
凯风何风?各说是中。这首诗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说母爱,是《七子之歌》的淇泉。
母(guan ),同毋,金文同字 毋丘,贯邑。
诗歌记录的事情发生在公孙文仲事件之后。估计的在公元前700年之后了。贯邑,发生过什么事呢?《左转》有没有记载呢?盟于贯。
凯风,不是夏风,凯,击鼓。凯旋、胜利之风,喜悦之风。
我推测为七子盟于贯。这个史事,非常容易查证。
或者,在卫国灭国后的公元前656(大概),卫人在贯地受到七国大夫的支持,复国的喜悦之风。贯在曹邑之下。
透过《凯风》,仿佛能看到老杜的喜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只好查阅《左转》了。
公元前660年,狄入卫,卫国灭国。
公元前658年,卫国在楚丘复国。
《凯风》,主张七国的国君,学习母氏(毋句、无句)。或者,歌颂七国之子,如母氏这个圣人一样伟大,毕竟卫国是在他们的援助下复国。
顺便提一下,狄戎,牧誓同盟,后受到周室排挤。再后来呢,几乎成了灭周的主力军。
诗人为什么用棘心?是这个树常见吗?同“垂棘”有联系吗?用以借代曲沃之晋吗
至于闻一多的评论,借母刺父,弯转得太多了。诗人之所以是诗人,直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