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国论 苏洵

六国论 苏洵

作者: 風逍遙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21:14 被阅读0次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

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

与战胜而得者,

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

与战败而亡者,

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斩荆棘,

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

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

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

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

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

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呜呼!

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今天突然发现苏洵的六国论写得真好,读了好几遍。然后今天还发现了一部电视剧挺好看的。猎罪图鉴,一看就上头。

相关文章

  • 一次关于六国灭亡的讨论

    苏洵写了六国论,苏辙写了六国论,李桢写了六国论…… 关于六国灭亡的话题作文现在开始讨论。 苏洵:不该这么的软弱,六...

  • 2021-08-14随笔

    初读《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赂秦。以割城来得一夕安寝。实则犹抱薪救火。今日重新朗读苏洵的《六国论》,以...

  • 苏洵《六国论》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 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

  • 三苏论六国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

  • 宋元‖苏辙《六国论》

    苏辙,北宋宰相。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是苏辙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原文...

  • 苏洵: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1 每一个高中生都读过苏洵的《六国论》。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他的文章纵横恣肆,博辩宏...

  • 中国两大名论

    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 1.《过秦论》 汉 贾谊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

  • 六国论•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

  • 学习古诗词(11) - 草稿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亦为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六国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国论 苏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cm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