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意查了查评分
同样是打着周星驰烙印的电影,同样从经典《西游记》改编而来,跨越二十二年,评分直线下降,看完以后,我在思考,这两部真的都比之前的差那么远吗?
而这个答案却是很难下出定论的。
周星驰的电影,进入大陆市场多年,近些年,从《西游·降魔篇》开始,演员阵容明显地“大陆化”。文章、黄渤、邓超、吴亦凡、林更新,几个大主角基本都是大陆演员。这一次的新作《西游·伏妖篇》打出的是徐克、周星驰混合双打的模式,徐克导演,周星驰编剧,以这二人以往的创作风格来看,颜值、美学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事实也确实是),同时又有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编剧作为基底,票房、口碑应该可以双收,但从现有成绩来看却不是如此。同时期上映的电影乘风破浪6.9,比《西游伏妖》整整高了1.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真的差距有这么大吗?
今天翻微信群看大家的评价的时候,偶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对我很有启示:
电影的评分其实与大众的期待值很有关系,期待值越高反而容易评分越低。
这一句话让我一下想明白了。韩寒上一部电影《后会无期》,豆瓣评分7.1,好于34%的剧情片,剧情可以说真的是平平,最大的卖点就是给了一众伪文青装哔——的机会,上映的时候,朋友圈哗哗刷屏,瞬间大家的表达都变得间接内敛,因为“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嘛。
处女作被挂上这样的标签,虽然也让人不爽,但总归是好过一流的视觉大片,也算是一股清流。大众的期待值留在这个层面,这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乘风破浪》能在贺岁片中得到这样的分数。
反观《西游伏妖》,徐克+周星驰,两个具有时代性的人,组合到一起,是不可能让人不产生期待的。提起徐克,就会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武侠,周星驰,就会想起贱贱的无厘头。期待分越高,如果达不到期待值,就很难得到高评分,这是一定的。我不愿意评论《西游伏妖》是好是坏,但是我想,就是徐克、周星驰他们自己也一定知道,这部作品绝不是当年的《青蛇》、《东方不败》系列,也不是当年的《喜剧之王》、《功夫》,它没有那么极致,没有那么具有代表性,从改编的剧情,人物的设定来看,有新意,但不新奇。所以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这可能只能是一个中庸之作。
在看片之后,我看过一篇影评,谈到了《西游伏妖》和它的前篇之间的联系,三段式的结构,道与佛,妖与佛,从那一篇影评的分析中,能发现有些小心思,但与前篇太过相似,未免有些重蹈之嫌。
《西游伏妖》最被人吐槽的是演员阵容,说实话,当我看到吴亦凡这三个字,差点把我拦在了电影院外。他的颜值、努力、谦虚等等我都承认,但是演戏,说实话,还是不够。有人说,这一部电影中,唐僧从始至终就是在演,演自己是个傻子,别人以为他不会如来佛掌,但他会。所以找吴亦凡来演,没有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能说通,但不能服众。吴亦凡是现在的热点鲜肉,这是不争的事实,哪部片有他,基本就有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他是一个成功的偶像,但还没能成功蜕变成一个好的演员。周星驰的编剧,这部电影,在n个桥段里,甚至你能眼前浮现出周星驰演这个角色时,他的表情,他的状态,浓郁的痕迹,我想没有观众能逃脱。而这种烙印不单单是属于周星驰的,更是属于香港的。《西游降魔》更走爱情片的路线,而《伏妖》更喜剧,周星驰加入了很多粤语笑点,大陆演员说出这些的时候,我带着3D眼镜,全程真心接受无能。这不是听不听得懂话的意思的问题,而是不是那一方水土长大的人,他说不出方言独特的韵味。就像你让四川人去说胸饰炒鸡蛋,他没法说出北京人的笑点。
但尽管阵容让人吐槽,却值这个票钱和时间。
徐克的加入,整个电影的美学确实发生了改变。不再纯粹是标志性的邋里邋遢+清纯玉女的阵容,3D石猴特效,也确实有一些大片的色彩。片中的有一部分打斗,也着实能看到些微徐克的痕迹。
虽然很多人都更喜欢降魔,可我比较喜欢伏妖。舒淇在降魔里很美,很单纯,但她总让我想起朱茵的紫霞仙子,默默流的泪,和功夫里黄圣依的哑女的棒棒糖。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无厘头,低级趣味,恶心,洒狗血玩,但动情之处,收在嘻嘻哈哈似乎什么都不在乎的表皮之下。他演他自己片子的男主角,更带有生活在底层的流氓,他们对情感的珍视,像是一个乞丐捡到一颗抱着玻璃纸的糖,一颗小小的亮亮的东西捧在他脏脏的手心里,他擦了擦手,卑微地觉得这不属于他,却又伸手去拿,是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而这种东西,在没有他主演的片子里,再也难觅踪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