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第372期【陈区中学】

第372期【陈区中学】

作者: 三人行语文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20:19 被阅读0次
                    让经典浸润心灵
                          ——《蒹葭》教学设计

                                                  文/姬麦俊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重章叠句的特点和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3.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含蓄美和朦胧美。

一、导入

      (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这首歌的词是台湾当代作家琼瑶写的,她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首古老的歌谣《蒹葭》,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00年前去感受一下先人的美妙诗情。

二、走近秦风

        本诗选自《诗经•秦风》,风是各个地方的民歌民谣。秦风即秦国的民歌民谣,秦国是一个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蒹葭》在秦风中独树一帜,给人缠绵悱恻之感。

三、活动一:诵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第一步,听录音,正音。

        第二步,划分节奏,感受音韵美。

【师点拨】:四言一般为二二拍节奏,五言一般为二三拍节奏。押韵富于变化,第一章押ang韵第二章押i韵第三章押i韵。

        第三步,跟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之美。

四、活动二,译读诗歌,感受诗意美

    (教师示范第一章)

        学生根据示范,译读,第二、三章,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五、活动三:体会形象,感受含蓄美

        1.找出诗中所选取的艺术形象

【教师点拨】:

          蒹葭,白露,秋水为景物描写

          伊人,追寻者是人物形象

2.找出描写艺术形象的词句,感受变化并分析作用。

【明确】:

        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写出了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的越来越浓。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惆怅。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形状的过程,形象地画出时间的发展轨迹。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了男子的执着追求。

        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把主人公的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拓宽了诗的意境。

        道路的“长”“跻”“右”,伊人方位的“央”“坻”“沚”,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主人公寻找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心上人心情急切的情景。

六、总结主旨及艺术特色

        全诗生动的再现了一个执着的追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艺术特色:重章叠句;起兴的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七、活动四:体会伊人的多义性,感受朦胧美。

        诗中的“所谓伊人”指的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伊人”的形象,还有别的含义吗?

      (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点拨总结】:伊人象征一个目标,一种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八、感受诗意生活之美

        播放《那年花开月正圆》吴漪送菜表心意视频,引导学生追求诗意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72期【陈区中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jm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