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是很长的决定

作者: Petitfris | 来源:发表于2016-04-05 09:17 被阅读668次

            好像过去好久了,却又好像刚刚发生过一样。惰性使然,许久不曾记录过什么了,就这样碌碌无为又磨磨悠悠的走过一年。

         依旧没心没肺着,依旧不知道怎样去释放热情,依旧习惯默默矫情。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朋友在渐行渐远。郁闷着这种改变,却寻不到缘由,直到有一天看见别人写的句子。

         “人变得成熟、自觉以后,逐渐会意识到自己是谁,余生想获得什么,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哪些朋友值得全力关注,哪些只是在消耗精力。这种筛选过程有个学名,叫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说实话,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呵呵他一脸,然而,仔细想一想,这一理论虽然很残酷,却也被诸多人所实践着,自己说不定也是这样的人,只是不敢面对,懦弱的回避着。

         怎样掩盖都还是一个很念旧的人,每次发现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又掉队了,总是会唏嘘感叹一番,接着伤感一番。如今仔细想想,自己也开始对朋友这个概念发生改变了。朋友本应是在同行者中寻求,没有谁有权利去强拉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进入一个不属于他自己的圈子,纵使是打着好兄弟好姐妹的牌子,也没有权利这么做。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路。

          最初的时候,还会收敛自己的性子,小心翼翼的去接近一个人,想要和他们做朋友,慢慢的发现这种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孤独。继而开始不再勉强自己,甚至变得有些任性。老爸对此评价“你这种性格太理想主义,太固执。”我就是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人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可那又能怎样呢?自己开心不愧于心不就好了?何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拉低自己的底线去迎合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委屈了自己恶心了别人又能有什么好处?

            刷微博的时候曾看过这样两句话:“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我不愿去触碰那些我不喜欢的身体,去回应那些我毫无感觉的词句,去拥抱那些我从未为之心动过的灵魂。” 虽是不好听乃至或许有些人觉得过于偏激,却也不无道理。

          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也曾说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越来越赞同这段话,没有为什么,只是觉得余华更勇敢,更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也更敢于反抗被规则束缚的朋友圈交际。

         写着写着就偏了,本来是想开导自己不要再沉迷往昔,要往前看,现在却又莫名其妙说起了有些刺耳的话。不论怎样啊,对于那些曾给我温暖的老朋友,依旧是眷恋着,却不再拼了力的去挽回。毕竟离开是一个很长的决定。

         仅以大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在路上走着,遇到了你,大家点头微笑,结伴一程。缘深缘浅,缘聚缘散,该分手时分手,该重逢时重逢,惜缘即可,不必攀缘,同路人而已……能不远不近地彼此陪伴一程,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开是很长的决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lp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