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报道了国外某大学的研究成果:"回报的丰厚程度与人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这也算"研究成果"?这不是国内人们常说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嘛!外国人可真单纯,成功把我给整乐了。但看了"单纯的外国人"对此的解释,我却笑不出来了。
研究者解释说,之所以会出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是因为人们在制定目标时,常常是受到"回报"的驱使,而一旦付诸行动,却因为巨大的"付出"而退缩了。
这不过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委婉说法,其实也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在如今这个人人立flag,天天立flag,不立flag都不好意思混朋友圈的时代,我们已经自然而然地忽略了"付出"的意义。
最近,我的写作练习进入了倦怠期。虽然当初"我要坚持每天写一篇习作"的豪言如犹在耳,但是我才写了几篇习作后就自觉灵感枯竭,写不出来了。认真反思之下,还是把症结归咎于平时积累少,肚里没货,于是以"先积累素材"为名,"暂时"把当初的豪言壮语放到了一边。这一放,人就日渐松懈了下去。这篇文章如同冷不丁地揭开了我的遮羞布,把真相直戳戳地摆在了我的眼前,我当然觉得羞愧难当。

正如文章中所说,立flag时我只看到了写作能够带来的丰厚回报,却忽视了需要为此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汗水。只不过才坚持练习了几天,就觉得自己好辛苦,然后胡乱找个借口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懈怠下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我们从小就懂,可事实上,我们却从心底里偷偷幻想着能够天上掉馅饼,可是谁曾想过:如果天上真的掉馅饼,我真能接住吗?
一个亲戚给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亲戚工作的单位要给大家集资建房,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大家当然很高兴。单位根据员工资历给大家排好序,按照前后顺序进行选房。选房时大家再被分成五个人一组,一次一组人进入一个房间选房。好不容易轮到亲戚这一组时却卡了壳,因为排在他前面的一个资深员工居然选不出来,原因是他从来没看过户型,目前还剩下些什么样的房子也从没关注过,让他立刻从一堆冷冰冰的房号中挑出一个来,他一点头绪都没有。在场的人见此情景无一不震惊的,因为虽然大家为了选到好户型、好位置,在单位里对选房之事讳莫如深,但私底下几乎都在悄悄搜集情报,研究剩余房源,只为选房当天能选中一个称心如意的房子。像这种完全不做功课,自以为来了就能随随便便领一套房走的情况还真没想到。据亲戚说,这位员工心急如焚,请现场的人帮他选一套出来,可如此重大的事情没人敢替他做决定,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他虽然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得不无奈地先回去"研究一番"再来。
这不就是典型的天上掉馅饼,结果嘴没接住,砸脸上了吗?原来即便天上真的掉馅饼,如果不花费精力好好研究一下接馅饼的姿势,这馅饼是不会乖乖自己掉进嘴里的。吃馅饼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有人可能会说,我和你不一样,我从未想过天上掉馅饼,我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在努力,结果依然一无所获。我一个曾经的同事就是如此。他业务能力很强,无论是对待工作、同事还是上级的态度都无可挑剔,可他似乎就是缺点运气,眼看着和他同期的同事,甚至后辈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他却依然是个小项目经理。上司一次次的拍胸脯打保票,等到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终于,他决定不再等待,跳槽离职了。他走后不久,上司拍胸脯打保票的位置终于空了出来。大家都暗自替他感到惋惜,本来这个位置就是给他准备的,他一走,反而便宜了其他人。

努力是一个耗人心志的过程。凭着一腔热血努力一下子,人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坚持,难的是在成功遥遥无期、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时的不放弃。越是艰难的时候,越应该咬牙坚持,说不定成功就在转角处。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的"很努力",其实只是努力了一下子。今天立一个flag,努力一下子;明天又立了一个新的flag,又努力一下子,看似每天都为了一个小目标在努力,其实无意识地怀着天上掉馅饼的心情,盼望着只需努力一下子就可以成功,最终flag倒了一地,哪个都没有坚持下去。与其眼红别人的功成名就,不如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向前走。你只管向前,成功自会来寻你。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