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Reading220】浮生六记

【Reading220】浮生六记

作者: 树欲静96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19:05 被阅读0次

 

【Reading220】浮生六记

树欲静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浮生六记》的作者是沈复,“浮生”出自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沈复,于1763年出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于1832年去世,清代文学家。本书虽然号称“六记”,但是卷五和卷六轶散,今天所见的后两卷“中山记历”和“养身记道”被怀疑为后人伪作。

大多数人都有活得更长久的愿望,甚至追求“永生”。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反之亦然,所以要先了解什么是死亡,才能更好了解什么是活着。

据说,死亡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亦即一个人肉体死亡时;第二个层面是社会意义上的死亡,亦即一个人的葬礼举行时;第三个层面是精神意义上的死亡,亦即当一个人被所有人都遗忘时。

繁衍后代是推迟第三种死亡的最常用手段。而那些有意无意地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痕迹的人,则通过被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后人记住,获得了更长的“寿命”。

沈复在世时籍籍无名,死后却因为他的自传体作品《浮生六记》声名鹊起,时至今日仍然被许多人记住。

艺术和技术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艺术往往与其创作者具有更强的联系,而且受众更广。比如说,当人们喜欢一本书或一幅画时,往往都知道其作者是谁;但当人们喜欢一座建筑或一个器物时,却不一定知道它的总设计师是谁。此外,艺术作品因为容易复制,往往能流传数个世纪甚至上千年,而实体作品却往往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只给后人留下一个传说。

但是由于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存在太强的主观性,而且艺术作品往往不能为创作者立即带来经济回报,很多文学家、画家、音乐家等,生前穷困潦倒,死后才因其作品为人所知。实在令人唏嘘。

我一直有个想法,50岁时开始写自己人生第一部回忆录,60岁时再写一部,以后每10年撰写一部。这也是一种延长“生命”的手段和希冀。虽然肉体陨灭,但是从字里行间,仍然能窥见我当年的灵魂。

从这本书来看,沈复家境还不错,早年受父亲荫庇,物质上基本上无需发愁,他也曾在四个月里,在狎妓上花费过百两银子。而后来因为妻子李芸结交妓女憨园,自己为朋友作保被骗背上债务等原因,被父亲驱出家门,沈复的生活状况急转直下。

独立生活后的沈复长期没有稳定工作,四处奔波劳碌,曾长途跋涉,只为了讨回十两的旧债。后来沈复与妻子两人寄食朋友家里,无力抚养子女,还把女儿过早嫁人做童养媳,儿子托付给朋友学习经商结果早夭。

部分目录

1.闺房记乐

2.闲情记趣

3.坎坷记愁

4.浪游记快

5.中山记历

6.养生记道

2019年05月2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ading220】浮生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pf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