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篇总复习之二
《子路篇》是《论语》的第十三篇。从《论语》全书脉络来看,如果《论语》分为上、下两部的话,下论开篇《先进》《颜渊》《子路》三篇,就是对上论《学而》《里仁》《为政》三篇的发挥阐释和举例注解。
下半部的第一篇《先进》,讲的是教我们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在孔门弟子集体出场之后,就是《颜渊篇》,主要讲德性德行;《颜渊》之后就是《子路篇》。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孔子家语》,《孔子家语》的第十八篇是《颜回》,第十九篇是《子路初见》,这是一种简单的巧合吗?应该不是。我们再看《中庸》,《中庸》第六章讲舜,第八章讲颜回,第十章讲子路,这也是巧合吗?恐怕不是。即使是《论语》《家语》当中,许多章节也是先讲颜回,然后就是子路,有些章节内部,都是颜回、子路、子贡和夫子一起问道谈道。这难道都是巧合吗?最有可能就是孔门弟子、再传弟子和子思的特别用心,深思熟虑,科学安排。
我们学习经典,就是为了体会体味体贴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哪为什么不去深入体会编纂者谋篇布局的愿意呢?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走邪路,省得去说语录体没有脉络,只是片言只语的罗列。
我们仔细体味,会发现《颜渊》《子路》《宪问》等篇在构思上,参考了前十篇中的《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篇。《颜渊》《子路》两篇的构思,更是参考了《学而》与《为政》。但这里是从弟子的角度切入,所以又有不同。
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孔门弟子当中年龄最长者之一,也是难得奉事终生的一位。子路从十九岁拜在孔子门下,到六十三岁结缨遇难,前后达40余年,所以,子路和孔子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决非一般师徒关系所能比拟。子路也是比较早入仕为“宰”官的一位,孔子仕鲁时,子路就作为季氏宰,协助孔子“堕三都”,后为蒲邑宰、戚邑宰,在“四科十哲”弟子中,为“政事科”代表。
子路作为与孔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学生之一,在他的身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忠诚和担当精神。
子路是孔门“政事”科的代表,本篇以《子路》为名,也许就代指本篇谈论Z事问题。
《子路篇》共30章,主要论述“如何为Z”,可看作《为政》篇的继续和发挥,具体展示“如何为Z”的三个方面内容:根据开篇点出全篇主旨——“先之劳之无倦”,为Z的先手顺序,首先是“举贤”,其次“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接着兴礼乐,施行教化,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经济上主张富民政策,军事上主张训练军队,加强国防。文化教育上主张在“富民”基础上“教民”“爱民”。在如何为Z的同时,为Z以德,强调为Z者的表率作用。对为Z者的要求先是正己,劳之无倦。为Z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子路篇》开篇“先之劳之”这个“先”,确定是指为Z者的优先事项。包括第二章的“举贤才”,第三章的“正名兴礼乐”。可以说,本篇的前半部分都是在讲这个“奚先”。而本篇的后半部分,都在讲“教人”,包括识人。也就是说,所谓“劳之”是指为Z者需要亲力亲为的要点是教化民众。这么一看,本篇第一章提出“先之劳之”,是提纲挈领地提出来为Z以何为先,以何为重。
我们一旦找到了这个关键的入手处,就可以把握本篇的结构,就是三个要阐述的核心点:先之、劳之、无倦。全篇就是围绕这三个要点展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