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说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那是他在十多年前所理解的生活,十多年过去,他也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不知道他对生活的理解有没有发生改变。
最近常常在思考读书和写作的意义。
不可否认,以前读书总是带着一些虚荣,可是最近真的读的多了,反而越来越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读或者不读其实都不过是个人的选择,而这种总是想把自认为好的那本书推荐给某个人,不仅是一件很傻的事,而且可能也很讨厌。
讨厌的地方在于,不论推荐出于何种目的,或多或少总是隐藏着炫耀自己博览群书的心思。
所以,我也开始刻意控制自己,不要动不动就推荐书,当然,同样喜欢读书的人除外。
不动嘴推荐书,写书评倒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只不过写书评其实也不容易。
第一个困难来自于我并不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能够评论一本书,特别是对一些喜欢的书,更是不敢厚脸皮说写书评。
第二个困难在于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同一本书,每个人读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读一本书,揪住某个点,一二三四引经据典地讲些道理,其实很没有意思。可笑的是我一度认为那是件很厉害的事,也试着去学过,可是始终学不会,原因在于我始终做不到以偏概全。过去的一年也写了一些关于书的内容,大多数都属于读后感。
不过我依然喜欢读书,对我来说,读书是我认识世界的方式。
写作一般来说有两种目的,一种是说服别人,一种是说服自己。
我写作属于第二种。我素来不擅长说服他人,在写作上也没想要去说服谁。
更多时候,写作是我认识自己的方式。
当我坐下来认真写点什么的时候,是我审视自己的时刻。
那些无法与人言说,那些不知该从何说起的心事,都在手指敲击键盘的时候慢慢被理顺,各种坏情绪也在一个个跳跃的文字间渐渐被稀释。
月末,最迟是下个月,生活将要迎来“巨变”,读书和写作的时间必然被大幅压缩,我不知道到时候每天的阅读和写作还能不能再坚持,可是我从心底想把这两件事坚持下去,不管未来的生活变成什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