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之言是我看完《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后的第一想法,桀骜嚣张,符合年轻气盛的性格特征,可我心里明白,这也只是徒劳无力的自我欺骗。
《乌合之众》该书的核心思想是,个体心理会被被群体思想感染蒙蔽,进而丧失睿智思考,沦为冲动的机器。
该作品是群体心理学中声名赫赫的著作,只要涉及到大众心理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提及该作品,可见其影响力。
我对该书的分类为“论说性—理论型—群体心理学”。
书中内容共有三卷,第一卷讲述了群体的特征以及道德与观念的基本模式,第二卷阐述了影响群体意见信念的因素与意见领袖的说服手段,第三卷则是对群体进行分类并举了几个典型例证进行说明。
在写在书开头的导言里,作者把当今时代称之为“流氓的时代”,我部分认同这个观点。
因为互联网的缘故,现在的时代社会性愈来愈高,更是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发展,晚上各种价值观、言论观点是甚嚣尘上。在各种信息流冲刷之下,我们个体的信念脆弱而容易动摇,那些“舆论流氓”们在操作起“谣言”、“节奏”、“现象”时,简直不要太简单,甚至已经成了产业。
而我们普罗大众,不管你承不承认,或明显或隐蔽的都在被一只只看不见的大手操纵来操纵去,不管是生活还是思想,都在这个大染缸中沾遍了各种色彩,更可怕的是还有不自知,沦为一群“乌合之众”。
市场,价值导向,热点,标题党,推荐算法,内容变现,视觉暗示,行为暗示,管制,推送,个性定制,随处可见的广告······
生活中的种种暗示组成了一张大网,在你不知不觉中塑造了你的人格,造就了你的价值观,甚至规范了你的人生轨迹。
马克思认为:人意识是由他过去所感知到的外部物质的所形成的。
而人的心理,也是由你在生活中受到的各种暗示交织而成。说到这,不由得又想起了之前看过的《美丽新世界》中提到的“睡眠教育”,以及其所造成的思想单一社会。
久在樊笼里,何能返自然?
在《乌合之众》里,作者提到了众多的实际案例来论述,就算是一个杰出的人物,在一群庸人之中,最后主导的思想大概率是庸俗无奇甚至是荒谬的。哪怕这个杰出人物时著名的科学家,理论家。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或许可以为理解不是一群死板的人头脑风暴就可以胜过一颗其智近妖的头脑,而是他们把那个杰出者拉到他们同样的智商水准,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感染继而打败了他。
作者书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是法国英国的,我就暂且不提,就当当说我国,五十年代的大跃进,七十年代的文革,九十年代的气功热(甚至如今年代的各种市场泡沫),都是多么荒谬的思想时间啊,但可怕的是这都是几乎蔓延全国的思想共识。
什么亩产万斤,母猪赛大象,大脑带上电饭锅就可以感知宇宙电波,气功可以把水池变成石油,都是些什么傻逼言论啊,我估计现在的人都会这么想,可在但是,政府支持,报纸媒体一片报道张扬,甚至连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老人家都发表文章称赞气功,或许有人会说他是被强迫的,但国家层面有必要去大范围支持气功这种无法带来实际效益的东西吗?
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也或许是我过度悲观,但群体心理的力量确实是巨大无比。
三人成虎,暗示难防啊!
就像我现在在这里写着这种文章,感叹着群里心理对个人理性的毒害,又怎么知道这种思想是不是作者出于某种目的想要传达给大众的呢?反正我已被感染成功。
如此看来,标题就像小孩子说的无知大话,英勇无畏的可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