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几年自己读书的亲身体验,我觉得读书可以分为这几个层次:
一、泛泛而读,为了读书而读书。
很多时候,我们培养读书的习惯,可能是因为某一个契机,因为需要某种知识,或是想解答某个问题,去书中寻求答案;亦或者,在某个时期,发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想通过读书来慢慢积累,拓展视野,进而提升自我。
不管是因为什么,我们最开始养成读书习惯时,基本上都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大多是泛泛而读,即便是带有某个问题去探索,大概率在问题解决之后,如果想继续培养和保持读书习惯,就会扩散性地去读更多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书。
不管怎样,这个阶段的读书,属于初步阶段,我们所接触的书籍种类和范围都很有限。这个阶段,可能培养一种对读书的兴趣,比学到更多知识更重要。因此,可以为了读书而读书。
二、形成稳定的读书习惯,铺垫知识面。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我们有了第一步的行动之后,会逐渐对自己感兴趣的某类或某几类书籍形成泛泛的主题阅读。即便我们不知道何为“主题阅读”,但事实上,在我们挑选书籍的时候 ,就会根据偏好对某个主题有所侧重。
主题阅读是铺垫知识面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大量阅读某一主题的大量相关书籍,我们就会在无意识间,对该主题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当然,如果我们没有进一步的输出和交流,此时的了解,更多的是在基础知识面的了解,深度是不够的。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形成稳定的读书习惯,在无形中铺垫基础的知识面。
三、提炼底层逻辑,总结和输出。
不管是我们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当我们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自己读过的这些内容,在某些地方是有共通之处的,这其实就是底层逻辑。虽然知识很多,但其实,很多知识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只是通过不同的人,表达出来的阅读体验和直观效果不一样。
当我们阅读量到达一定阶段,我们大脑中的这些知识,会相互连通和碰撞,比如在读一本书时,忽然跳出来之前读过的另一本书中的某个观点,他们似乎在讲同一个道理,亦或者,他们讲的观点相悖。
同时,人的内心底,是有表达和交流欲望的,不管是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当我们大脑里慢慢有了想法之后,我们会希望将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不管是通过思考总结、文字输出,还是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
这个过程,我认为,是通过总结和输出,来提炼底层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