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说工作不开心,没有激情,经常焦虑,总是迷茫....但我们似乎从没有系统地考虑这到底是为什么,以及哪个环节出现问题?看不清职业本质,找不到症结所在,所以总是在情绪里纠结。
古典老师的人职匹配模型就可以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个人和职业的关系,看清职业的本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神奇的模型。
模型中可以看到,左边是人,右边是事。其实工作里我们每天处理的就是人和事。先看左边,作为职场中的个人,我会什么,这是能力;我要什么,这是需求。所以职业的本质就是基于我们能力的交易:拿我会的换我要的。
既然是交换,和谁换呢?这就指向到我们右边的职业,和企业交换,和职业交换。那么一份职业会有它的要求,即要求员工会什么,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岗位说明书是要求,这是显性要求,还有一些不能写在纸上的企业潜规则,这是隐性要求。提出要求的同时,职业也会补偿给员工回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收入,福利,发展平台,资源人脉等等。
结合左右两边来看,职业就是用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向企业提供满足他们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收入,满足我们自身需求的交易过程。简言之,职业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换。
模型上面那条线:当我们的能力满足职业要求时。我们获得认可,就实现了组织意义上的成功;下面那条线:如果组织给我们的回报正好是我们需要的,那么我们的满意度是很高的,职业感是幸福的。
所以,如果我们个人要想实现职业的成功和幸福,就必须做到上下两条线平衡,只有双方都满意,才可以维持长久的关系,所以幸福成功的核心在于匹配。任何一方不满意,或者双方都不满意,关系就失衡。
失衡会有四种状态:
第一种情况:个人能力大于企业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有要求或追求的员工会选择离职,留下的人或许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许为平衡家庭工作需要。总之这种情况下,工作会情绪低迷,缺乏激情。
第二种情况:能力小于企业要求。这比较好理解。如果企业发展快,个人能力达不到,经常加班熬夜领导还不满意,那么就会焦虑不安。
第三种情况:职业回报不满足要求。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会抱怨比较多。比如干的多,赚的少,平台资源缺乏,发展前景差,老板不信任,同事关系不好,内部关系复杂等等这些都是职业回报不满足要求,总之个人情绪是抱怨而消极的。
第四种情况:自己需求不清。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大流,心不静,人是漂的,经常这山望着那山高。灵魂三连问常浮现脑海: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人,不知道如何用平台积累和修炼能力,时间越长越被动,外界环境一变,就会陷入被动局面。症状是迷茫纠结。
现在,我想你对于文章开头所说的问题应该有了清楚的答案。所以,你可以拿出纸笔,认真梳理并写下来:我会什么?我要什么?我的职业对我的要求是什么?我满足要求么?我的职业给我的回报是什么?回报我都满意么?看看有没有不平衡的地方,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实现平衡,知道了原因就能有的放矢解决症结。
其实,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就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只有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职业中我们才是主动的。但更为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就可以尽早开始自我探索,在不断的尝试和行动中清晰自己的内在需求,然后指导行动和选择,实现自己心中的幸福和成功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