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大半生,这是第一个没有月饼的中秋节。
不吃月饼,有很多因素,高油高糖、含防腐剂、吃腻了、不喜欢……都有吧。
没有月饼,传统的中国式浪漫肯定明显的寡淡下来。本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早就“仙逝”了的仪式,而今,连剩下的吃那个圆月似的饼,也没了!这不是要让古典的浪漫碎成一地?
是现在的人不懂浪漫?
不是浪漫不在了,是中国式浪漫没了。至于浪漫本身,换个方式,还是会“起死回生”的。
中国式浪漫,是小农社会下的浪漫,小家小户,小日子小安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忠诚于自然规律;田园牧歌,不温不火。
平静之中,仪式和浪漫必然诞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女人、女红和爱情,碰出了七夕节、乞巧节,但这是典型的女人节。能否有一个全民参与的浪漫节日,更让普天之下的生民,都能接受和喜爱?
于是,中秋节应运而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收之获、气候之宜、月之圆满,促成庄稼人小满小富之温婉浪漫,在月华如水的秋夜,静静开花!而月饼,是镜花水月之外,最终落于人间每个人的具体幸福、和最踏实的感受!
一轮月华,温柔了人间。
遥远的天际,深沉的祈盼,天人之契合,现世的幸福,都在那轮圆月里绽放,在手心的月饼里甜蜜。
所以,中秋,是安详的,浪漫的。是中国式的天人相契。
可,古典的幸福总是那么珍贵,吝啬,就像那小小的月饼,资源乏,慢制造,不易满足世人之口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16400/f2841bc91e2cc94d.jpg)
后来,工业社会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到来,它变魔法似的本领,让人类终于在批量生产中享受到物质生活的足量与便捷,但是,那种等候时间创造奇迹的慢生活的节奏之享、祈望之美,也渐渐远去。
就如这月饼,原本是一年一次的美盼、一年一享的幸福与浪漫,结果都在工厂化、规模化、实用化的生产之中,批量到来,很快满足了人欲。
因此,没有了稀缺,没有了祈盼,没有了时间赋予人的心灵的留白,也就自然没了那份精神的自由驰骋,浪漫主义便成了无源之水。
显然,不是人心不需要浪漫了,是工业社会埋葬了田园牧歌时代的脉脉温情;不是月饼不健康不卫生,是那份静等花开的珍爱之情,被容易到手的物欲社会给摧残了。
所以,中秋月饼,你既然已不用于口腹之享,那就还是化作月轮,在天空高悬吧,如此,至少让世间之人,在抬头举目之中,还能想起那亘古的中秋浪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