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朋友都刚刚荣升母亲之职。欣喜之余,她们不可避免地也充满了焦虑。由于我在儿童心理方面有一些研究和实践,她们都就自己遇到的问题来跟我探讨。我发现有几个问题经常被问到,显然对她们的困扰比较大。在回答了她们之后,也在这里做一下分享。
1.婴儿到底要不要一哭就抱?
这个问题似乎争议了几十年,而且几乎是每个新手父母的最困扰的问题:因为婴儿动不动就哭啊!!而且经常搞不清他们为什么哭啊!!
不知道大家对婴儿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体会。当然,我们自己的婴儿期经历大概没人会记得,但当我们看着一个婴儿时,我们可以尝试让自己神入到他/她的身体中去,体验一下他/她的感觉。
想象一下,胎儿在子宫中是处于一种吃喝不愁、冷热不侵的环境里。他的一切都被母体所保护,羊水是温暖的、声音、光线、震动这些外界的影响,被母体隔开了之后都变得微弱而温和。胎儿在其中什么也不需要做,进食和排泄都靠脐带输送,他整天只是水中惬意地做梦(如果有梦的话)。
然后,时间到了。往常温柔包裹着他的子宫突然收缩起来,用力把他向一个小小的通道那里挤压过去。一开始偶尔挤一下,然后间隔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高。我们都知道生孩子时产妇很痛,但如果去感受一下那时候胎儿的感觉,估计也没人想去尝试那种滋味。
然后就这样被猛烈挤压了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不走运的话)之后,他终于被从那条小通道中猛然挤了出来,紧接着就被人拎起来,暴露在冰凉的空气、刺眼的光线、四面八方的噪音、让人不舒服的碰触当中。这是什么鬼地方啊!他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顺便学会了用肺呼吸。
往后的日子更像噩梦了,他发现不但要自己费劲去呼吸,还得费劲吃奶、费劲拉屎拉尿、肚子会饿、肠子会痛、自己还像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一样完全没法自主移动!
写到这里,你大概能了解为什么婴儿总是哭了吗?这大抵就描述了一部分佛家所说的“生苦”了。先不谈老、病、死,出生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所以,心理治疗的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克莱因就认为,婴儿是随时处于一种毁灭焦虑的情绪当中的。事实也是如此,如果没人去看顾这个婴儿,他随时都会死掉。而作为视力、听力、各种感官都发育未全的新生儿来说,他也根本不知道有没有人在照顾他,他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自己哭闹之后是否有人会来帮助他。如果每次哭了之后就有人及时来关注他是饿了?拉了?冷了?热了?还是哪里不舒服了?并帮他解决这些痛苦的话,他渐渐就会发展出一种安全感和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这个世界虽然那么可怕,但总有人帮我,这样我就不那么害怕了,也许我能搞定。” 这种外在的安全感,随着婴儿的长大,会慢慢内化成他内心的安全感,为一生的自信和独立打下最早和最基本的基础。反之,如果经常哭闹很久都没有人理会,那婴儿就可能慢慢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丧失对外界的基本信任感,同时感到自己是无价值的和不被关注的。这在将来几乎会百发百中地形成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那么,这就回答了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婴儿一哭,父母或照顾者必须及时回应。
那第二个方面,这个回应,是否一定是抱呢?
想想抱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婴儿全身大部分的皮肤都被妈妈的手和身体接触到,被包裹在妈妈的怀里,感受到妈妈的体温和心跳,妈妈的呼吸和嗓音也近在咫尺。这营造了一种“体外子宫”的环境,让婴儿倍感安全和放松。如果你回忆不起这种感觉,那么去想想热恋时被恋人紧紧拥抱的感受,也许能找到一丝类似的线索。
人类的婴儿,即使是足月出生时,大部分机能都是发育不全的。视力极差、听力有限、大脑用不了、身体不能动……完全是一个无力无助的废物状态。因此,虽然造物决定了最多十个月他就要被从子宫里扔出来,他仍然需要一种我们营造一种类似于“体外子宫”的环境,用心呵护到他至少一岁——到那时他至少能看清、能听清、能走路、能简单表达自己了——这时我们面对的才基本上算是个“人”,也才谈得上所谓的教育。
同时,抱所带来的皮肤接触,也是婴儿极度需要的东西。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产生的触觉也是人的最基础感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触觉是带来安全感的第一感受。当你感到惊慌、害怕或悲伤时,千言万语也比不上一个拥抱,甚至只是摸摸背带来的安慰。顺产时,子宫和产道的挤压就是对胎儿皮肤触觉的第一次激发。从子宫这个安稳的天堂来到人间这个充斥了各种刺激和挑战的世界,顺产的过程就像一个过渡空间,让婴儿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挤压在把婴儿往外推的过程中,也包含了类似拥抱和包裹带来的安抚。这就是为什么通常剖腹产的婴儿会更没有安全感、需求更多的原因之一:他们是突然一下子就被拎到这个世界里来的,没有任何过渡,这个刺激来得太过突然,自然更加让人惊恐。
婴儿出生后,现在都提倡要第一时间放在妈妈的身上,并尝试哺乳。这其实就是要求尽快地有皮肤接触。医生也会教父母每天定时做新生儿抚触,这也是保证皮肤接触的方法。其它时候,当然能多抱抱就多抱抱。
因此,我们也回答了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新生儿来讲,一哭就抱,是对他最好的滋养。
写到这里,希望能够对新手父母形成一种对新生儿的印象或体验有所帮助。当然这上面只回答了问题的一些方面,随之引申出来的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更多探索,限于篇幅,以后接着再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