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接着聊英语学习方面的话题。
有一个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就是很多中国孩子学习英语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学语法,而在实际说英语的时候,发音却惨不忍睹。
从我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我身边的中国朋友里,超过九成的人英语发音都非常糟糕,大家的发音听起来都多多少少有非常明显的中式口音(也就是传说中的“Chinglish”),有些人说的还相当难听,甚至带有自己家乡方言的味道,感觉确实比较“土”。说得再不客气一点,我本人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书、工作、生活了九年,我身边超过90%和我一样出生在国内、如今长期生活在北美的华人说起英语来,发音都非常的难听!
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英语发音勉强能听得过去,而同时,确实有一些在英语发音方面相当有天赋的人,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就说出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在语音、语调方面都极为地道,这些人以出国留过学、爱看美剧或直接就是英语专业的女生们居多,但这个人群实在太少了,我感觉不到学习英语总人数的5%,甚至更低。
而另一方面,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从小学习英语,最抵触的部分就是语法。不知道大家对于英文语法学习的看法,但至少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中国同学小的时候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英文语法,可是学来学去,每次上语法课我仍然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课后回忆下来感觉好像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因为语法课讲的东西都实在是太抽象了,唯一记下来的东西大多数也就是那些例句,至于这些例句具体都用了什么样“高深莫测”的语法,我是一概不知,对于这方面毫无感觉。
直至今日,我也仅仅是模糊地记得,我们在语法课上好像是提到了什么“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时态”和“倒装语句”什么的…而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语法内容到底在说些什么,我仍然说不太清。
最重要的是,当初我们学习了大半天的英文语法,却连一句话都用英文写不出来,更说不出来。有些时候甚至本来感觉自己能说两句英文,但学完英文语法课之后,反而说不出来了:因为我们发现原来说英语那么“难”啊,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我们,就像一个从未开过车的新手刚刚上路,时时刻刻都在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犯下大错…
而我今天为什么把英文发音和英文语法这两件看起来不太相关的英语学习领域放在一起来谈呢?因为最近我对于英文学习这个过程本身有了一个深入的思考。好的思考,要从好的问题开始入手,那我就尝试着问几个英文学习相关的问题:
到底什么才是英语学习的最佳方式?
这两个问题可能不需要我来回答,因为众多英语教育培训机构一定“众说纷纭”。那我们换一个问题: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因人而异。但至少,我相信有两点没人会反对:
- 除了被迫要应对考试、升学的压力,绝大多数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而和外国人交流,最重要的能力首先是口语。
- 对于绝大多数非语言学专业的人而言,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弄懂英文的语法。学习语法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
所以,有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就可以追问: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哪里?
再具体一点,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个问题:
我们应该把有限的英语学习时间用在发音上,还是语法上呢?
而我在这里想给一个我认为正确的答案:英文发音。先说结论:我觉得中国学生把太多时间“浪费”在了英文语法的学习上,而与此同时,却严重忽略了英文发音的重要性和这方面的努力。这也是为什么我把“发音”和“语法”这两件事情的重要性放在一起比较的原因。
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和外国人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最重要、最直接的应用场景就是口语对话。而另一方面,如我前文所述,中国同学们整体上的英文发音水平实在是糟糕,而英文对话又那么重要,因此,说一口纯正、流利、发音地道的英文会给外国人发射一个很准确的信号(Indicator):你是英语非常好的精英,可以和对方深度交流,可以取得对方的信任。换句话说,地道的英文发音,就是你在英文会话中非常宝贵的一枚“社交货币”,说得更实在点儿,没有异域口音就会让欧美人从潜意识里感觉到,“你跟他是一伙儿的”,而这一点在彼此建立友谊和信任方面尤为重要。
而另一方面,地道的英文发音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你从小就沉浸在纯正的英文环境下,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刻意练习,除了我前文提到的极小一部分同学有天赋外,大量的母语非英语的英文学习者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受自己母语影响的英文口音,而克服改变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就拿我本人举例吧,我说英语的发音,我自认为还算可以,虽然远达不到美国人的标准,但基本上口音已经不明显了。但即使这样的水平,也要得益于我的父母在外语学院有认识的朋友,所以我几乎从幼儿园开始就有机会和发音最纯正、专业的英文家教学习英语(这方面我真的非常感激我的父母),一直坚持到了初中。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免不了偶尔会有一些中式口音。所以说到这儿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 首先,英语发音非常重要,但却长期被我们忽略。
- 其次,培养起纯正的英文发音真的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那么咱们再来聊聊语法。首先,什么是“语法”?我的理解,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方法”:使用任何一种语言都要有一定的章法和规范,这样语言的表达才会准确、正规,表达的效率才有保证,也不会让人产生误解。而语法不准确的语言使用习惯就会给人说英语不地道、不专业的感觉,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语法的确很重要
可与此同时,我想提另一个问题:
语法很重要,
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
一定要花大力气学语法呢?
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那么我们换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论英文语法,当然是美国孩子比我们更好;而论中文语法,当然是我们比美国孩子更强(如果美国孩子学中文的话),可是,
美国孩子花了多少时间学习英语语法了呢?
而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学习中文语法呢?
你可能会觉得这还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可你仔细回忆一下,咱们好像从来也没学过“中文语法”吧?我们好像“一出生,天生就会中文语法。”只有在语文课上有些时候老师偶尔会带着我们分析中文里的“病句”,但这种分析只是“术”的层面上的具体分析,还没有上升到像我们学习英文语法一样那么规范、系统,已经上升到了“道”的层面。而同时,即使是美国孩子,他们也很少学英文语法,至少从来没像我们一样成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文语法,但他们的英语语法就是比我们好很多。也就是说,有个奇怪的现象:
语法虽然重要,
但人们从来不学自己母语的语法,
语法好像都是给“外国人”学的。
那么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你也能猜出来,就是一个人长期沉浸的语言环境造成的语感嘛!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使用英文,最重要的,就是:用英语思考,那么他即使不学语法,英文也不会有大问题。这方面我上周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
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同的)不可忽略的事实:语法,确实是太枯燥了!从实际的学习效果上来看(包括我个人的经历),确实效率不高。而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些能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例如英文电影、音乐、美剧、综艺节目等),并积极冲出我们的文化和语言的舒适区,多去找外国人交流,并与他们交朋友,或多去读一些让自己着迷的英文小说(例如原版的《哈利波特》等),那我们就可以快乐并饶有兴致地沉浸在英语环境中,长期培养语感,久而久之,不仅是语法,而是我们英语水平的方方面面都会有长足的进步。而这也恰恰是美国人“学习”英语的方式。
因此,结论来了:基础的英语语法确实应该学习,但不应该花过多的时间精力。与之相比,词汇、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与长期沉浸在英语环境中培养语感,则显得重要得多。至少多练练英文的发音,也要远比去抠那些枯燥的语法重要。
有人说,“如果英语的学习就像盖大楼,语法是框架,而词汇、发音等其他方面只是一块块砖头。没有框架,大厦就是一盘散沙”。对此我认为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大楼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以学习英语不是盖大楼,而是比盖楼复杂精巧得多,因为这是一个改造我们大脑神经突触结构的过程:如果你可以坚持在实际应用的英语环境中反复强化语感,并用英语进行大脑思考,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培养起了直觉,而这种直觉就会让你学会正确的潜意识: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你就知道一句话的英文语法是对的,
而另一句话的英文语法是错的。
虽然这仅仅是你下意识的反应,但却是英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换句话说,语法中那些条条框框的章法,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感觉”出来的。
如果你想更科学、系统地培养语感,并形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用“美国人的方式”学习英语,那么我们再次向你推荐蜗牛书馆的2019年大课:
心流造物的用户有优惠,详情咨询心流管家即可。
再次祝大家在英语学习的路上披荆斩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