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弗朗西斯·培根
网图侵删很多人都被所谓拖延症困扰,一直想要更加自律点,但做起事情常常是刚开始斗志昂扬,激情满满,当往往又容易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进入“混吃等死”状态,徒留深深地自责。自律的核心是习惯养成,那什么是习惯呢?
习惯是定型式的行为,是将某个行为通过不断重复的联系上升为相对稳定的、无意识的,甚至是自发的行为方式。
习惯养成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比如每天刷牙洗脸似乎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但跑步、早睡早起等似乎又没有那么容易。
01习惯形成原理
在用白鼠做实验的时候,科学家发现,大脑有两个地方可以控制我们的行为,一个叫新皮质(又称前额叶皮质,位于额头和眼睛的后方),一个叫基底核(又称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白质内部)。
新皮质在大脑中分管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控制人的行为、想法、注意力、决策,甚至能影响人的情绪。从习惯的角度来说,新皮质负责养成习惯之前的工作,包括思考要不要做以及怎么做,需要足够的能量(意志力)。
基底核的作用是存储感觉信息,处理一些基本的思维活动,当某个想法或者外界因素触发了已经养成习惯的行为,基底核就会将其自动地、机械地重复“播放”,它的优势是它运行起来并不耗能(意志力)。
大脑在分配工作的时候,就会把新事物给新皮质,把变成惯例的部分给基底核。
比如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怎么平衡这件事上,需要反反复复的练习,这就是新皮质在发挥作用。可当学会了,骑自行车就变成了习惯,根本就不用考虑如何平衡而不会摔倒了,就可以让基底核来完成。
02影响习惯因素
新事物在形成习惯前,需要反复的练习,而这无疑需要耗费意志力,意志力不足就容易半途而废,所以影响习惯形成的因素,也就是消耗意志力的因素。美国权威心理自助机构研究发现引起意志力自我耗损的因素有五个:
努力程度。越努力,越需要自控,越需要消耗意志力。比如每次写文写2000个字与写100个字所需的努力是不一样的。每天写2000个字,你可能坚持不了几天,因为你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也许身体还会自动地发出无声的抗议。而100个字,就比较容易完成,还容易超额完成,会给自己带来无以言表的愉悦感。
感知难度。感觉难度越大,越容易出现抗拒情绪,越需要消耗意志力,所以难度要定的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或者垫着脚尖能够完成,不能超过自己能力太多。
消极情绪。消极情绪就是不愉快的感觉体验,会瓦解我们的意志力。消极的情绪包括了担心、恐惧、悲伤、紧张、焦虑等。客观看待他人的评价,接纳自己,减少对自我的批判,有利于我们调整自己的情绪。
主观疲劳。当我们的身体疲劳了,精力会随之减少,意志力也就弱了。充足的睡眠,适当的放松、做感兴趣额事情,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
血糖水平。葡萄糖是人体首要的能量来源,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低,自我控制能力也会相应的减弱。
03习惯养成方法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讲到习惯回路,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回报。
暗示是我们的行为需要的一个触发信号,一个线索,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的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惯常行为就是就是看到“暗示”后该做什么事情,可以是身体方面的、思维方面的或情感方面的。
奖赏就是做了这个行为后会有什么好处,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比如,一个喜欢阅读的人,他的暗示可能就是随身携带的书本,而他的奖励就是看了多少书,认知提升了多少,这些能够激发他的惯常行为也就是阅读的习惯。
网图侵删04习惯形成标准
《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提到了判断是否养成习惯的三个标准:
一是不需要使用意志力区刻意提醒和强迫自己。
二是完成该行为时感觉很自然,没有情绪上的抵触和拨动。
三是有不易改变的特点,做起来很容易,不做反而很难,很别扭。
当你掌握了暗示、惯常行为、奖励这个习惯公式,你就可以培养自己习惯,当一件事情变得像刷牙洗脸一样理所当然,那这件事就大概率变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切记我们需要的精进不是完美,所以做事不能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往往很难走的长远。
参考书籍:
《习惯的力量》【美】查尔斯·都希格著,吴奕俊、陈丽丽、曹烨译,中信出版社
《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time 刚刚好 著,台海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