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作者: 拾麦穗滴公举 | 来源:发表于2019-12-20 14:27 被阅读0次

    若一个人在他母亲葬礼上表现得漠不关心,你会投去异样眼光吗?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这是《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最终被判处死刑的主要原因。

    故事很短,却很荒谬。与其说这是一场对罪行的审判,不如说是对人生的审判。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代表作,豆瓣评分高达9.1

    本书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的产物,但无论在哪个年代,它都具有现实意义。


    01

    人们往往从表象去认定事实,

    因为这比探究背后真相要简单太多。


    “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默尔索接到养老院发来的电报后想。

    默尔索,一位年轻男性,拥有一所大房子和一份固定的工作,他把母亲送进了养老院,直到母亲死后,他才发现原来街区的人都因此对他有看法。

    这使他很困惑,他认为妈妈老了,需要人照顾,而自己微薄的收入不足以请人来家照顾,妈妈在养老院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也会有共同兴趣的伙伴。

     “我至今才知道人们在这方面对我有看法,可我不理解为什么,毕竟我雇不起人照顾她。另外,很久以来她跟我没话说,她一个人待着闷得慌。”

    在葬礼上,我们也得知,他母亲的确交到了好朋友,还和一位男士经常在日落时分散步。

    现在,很多人选择把老人送进养老院,我们要看到的现实是,有人是出于私欲,也有人是被逼无奈。正如我们谁都不愿与孩子分隔两地那样。


    我们都喜欢从表象去判断事实,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站在道德至高点去评判他人,同样,我们也容易受到来自他人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谴责


    作者加缪,诺贝尔文学得主。



    02

    不参与这个社会制定的游戏,

    就是局外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很多默认准则,无论愿意与否,我们不得不谨记在心。但默尔索并不是如此,他选择忠于内心。

    在去母亲葬礼的途中,他太累了,竟靠在旁边乘客的肩膀上,睡得很香。在封棺前,他并不想见母亲最后一面,并且在守灵当晚,他喝起了牛奶咖啡,还打瞌睡,甚至是抽起了烟。当殡仪馆的人问他母亲年龄时,他也是含糊不清。

    在送葬的路上,他内心的OS竟是:

    “从山上吹过的风带来了一股盐味,看来是一个好天气。我已经很久没有来乡下了,要不是因为妈妈的事,这会儿去散散步该多惬意。”

    在葬礼完成回家的途中,他心中窃喜:

    想到马上就要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我心头一阵喜悦。

    在母亲葬礼上,默尔索不但没有哭泣,更表现的没心没肺。

    比这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葬礼后的第一天,他竟然就去游泳,并和女友结识,还去看了喜剧电影,按照书中审判人的话就是:“在他母亲死后第二天就去干了件最荒淫无耻的勾当。”

    按照世俗眼光,在葬礼上,他就应该痛哭流涕,在服丧期,他就应该愁眉苦脸,可能还需要见人就说:我最爱的母亲去世了,我很伤心。这才足以表达对死去母亲的悲痛,才能被称之为一个有良心的人。

    默尔索扮演者(1967电影版《局外人》

    对此,默尔索也是草率“辩解”: “我很爱妈妈,但人迟早是会死的,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在他看来,母亲已经很好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她也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自己没有理由为母亲哭泣,其他人也没有资格为母亲哭泣。

    他真的爱他母亲,也真的没那么太伤心,他只是想忠于内心,表达真实情感。可这真实的却让社会人接受不了。毕竟大家比较能接受“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类。


    当老板想在巴黎开分店让默尔索过去,问他是否愿意换一种生活方式时。他却说了一番让老板十分不悦的话:“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不高兴。”

    回到现实,当老板器重你,你就应该感动地痛哭流涕,欣然接受,即便你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

    但他并不想撒谎,难道这也有错?有!毕竟,有多少人,喜欢听真话?

    默尔索就是这样一个时刻生活在阳光下,追求绝对真实,甚至容不得半点阴影的人。


    他拒绝撒谎,绝不掩饰和修饰内心,在他看来,说谎不仅仅是说假话,而是:

    ·当你说的不是真相时,你就在撒谎;

    ·在人的心灵层面,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

    所以基于这个标准,我们一天要撒多少次谎?当然,基于无奈,基于善意,为了生活更“简单”,我们好像必须这样做。

    从这个层面来说,默尔索简直就是个大笨蛋,是“情商即极低”的绝对典型代表。

    像默尔索一样不参与社会游戏的人,就像一个局外人,他们游离于社会和生命的边缘,孤独而充满肉欲。


    03

    社会的偏见和标签,

    就足以给你定死罪!


    有时候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起来的,除了房子、车子、孩子,还有社会的偏见和标签。

    默尔索杀人进了监狱,律师跟他说:

    调查人员得知我在妈妈下葬那天“表现得麻木不仁”。如果我无言以对的话,这会成为起诉我的一条重要论据。

    预审调查法官对他说:

    人们把你描绘成一个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的人,他想知道我对此有什么看法。

    他回答:“因为我总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于是我就不说话。”

    就这样,在长达1年的监狱生活中,他对待妈妈的态度一再成为法庭辩论和审判的重点,这比谈论他杀人罪行要多太多。

    在陪审团看来,默尔索的杀人细节已经不是重点,他在母亲葬礼前后的一系列表现,足以证明他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审判默尔索(1967电影版《局外人》)

    在这过程中,总有人想让他承认,他为自己的罪行悔恨,但他表示他不信上帝,一再拒绝神父的指导,这让所有人气愤,因为没有人可以亵渎上帝,没有一个罪犯可以不在上帝面前忏悔,除非这个人失去了灵魂,没有人性。

    而默尔索却表示:“我从来不会真正对什么事情感到后悔,我关心的总是今天或者明天即将发生的事。”

    正如他的律师喊道的那句:

    “他到底是被控埋葬了他的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

    检察官却回答:

    我控告这个人,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这所有都让默尔索感到厌烦,以至于后来他说“与其说是真正的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


    面对这种荒诞,默尔索选择了沉默。他本来有机会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可以说,只要撒点小谎,只要向上帝忏悔,他就能够博得陪审团的同情,免于死刑。但他却不愿与这个荒诞的世界同流合污。

    就这样,他没有任何被宽恕的理由,被判处了斩首。


    写在最后:

    默尔索以拒绝撒谎,表现绝对和真实,来抵抗这个荒诞的世界。

    作者加缪在后记中写道:当然这听起来很荒谬:“我想要塑造的主人公,是我们的救世主该有的唯一的模样。”

    加缪说过: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这些人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们主动选择了孤独,他们要按照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去活。

    所以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读“荒诞哲学”代表作家加缪的这本《局外人》,或许能更好的读懂这个社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判处死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fi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