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说,中年男人孤独,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依靠的人。
小萍却说,一屋子都是要照顾的人,没有可以照顾她的人。
坐在对面的小萍游走在崩溃边缘。她把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十根手指使劲地插进她干枯的头发里。
“一个已婚已育的女人的一天就该活成这个样子吗?”她猛地抬头说道。
一大早天还没亮,真是鸡都还没打鸣,我就爬起来了。不论是炎热夏季还是寒冬腊月,没有一天可以休息。
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是那种紧迫感,以及焦虑不安。
匆忙洗漱完毕,冲到就近的菜场,价也不还地快速买菜,然后拎着老公孩子的早餐飞奔而归。到家的时候,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一大一小依然睡得像死猪。
直接奔到厨房,做好营养早餐,然后进房间叫醒老公,唤醒孩子,一边督促两人洗漱,一边将早餐端上桌。
早餐吃毕。检查孩子的书包,急急忙忙把孩子送学校以后,飞跑着赶到单位时,衣服已经湿透了,还必须精力充沛着用老命去换那微薄的工资。
繁重的工作暂且不提。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接上孩子回家,又继续开启陀螺模式: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务,辅导孩子功课,处理工作遗留问题……
然后陪孩子度过亲子时间,讲书,讲故事。
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已经12点了。
12点以后才算是有那么一点自己的时间和世界。
坐下来,累的发个神,猛然醒来,已经是12:30了。赶紧洗澡,上床已经是半夜1点了……
第二天接着重复……没完没了,到不了头……
我就是这么度过了忙碌而无助的一天。看不到半点价值。
年轻些的时候 ,男上班,女上班。日子过得轻松悠闲,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怎么就变了样了?
现在看看自己都成什么样了。日子过成男上班,女上班+管孩子吃饭+睡觉+穿衣+陪孩子玩+督促学习+接送课外班+生病去医院+参加孩子各种活动+搞家里卫生+双方父母的嘘寒问暖+乱七八糟一大堆的破事…数也数不清…
什么男主外、女主内,在我家通通不作数。我不但赚钱养家,还得用心看家。最后还被老公厌弃不年轻,不美丽,被孩子嫌弃唠叨啰嗦,一个好都没讨到。
我都不知道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就是来受苦的,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绝对绝对不会选择结婚。
我常想自己能活下来,没垮掉,没死掉,没抑郁,逢人还能笑三分,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上次过生日朋友问我心愿,我说:以前不过是遇到一个人。现在的心愿,却是要遇对一个人。”
听小萍的话,我脑子里浮现余秀华曾说过,“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夜晚。”
小萍的现状又何尝不是万千中年女人的现状。女人,人到中年,容颜不在,色衰爱驰,只剩下心里的一片冰凉。
无数中年女人为其他人而活,却很少为自己而活,更不用说活出自己。
无疑小萍的婚姻是有严重问题的。她把丈夫也当成了她的孩子,而这一切她只能自己去改变。否则后面还有年迈的4个父母等着她,一人挑下6人,想想都觉得害怕。
小萍在婚姻生活中忘记了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放弃以真实的姿态按自己的意愿热烈地活着,在深层次里走失了自己。
小萍完全可以换个姿态,拥抱美丽的中年时光。生活不应该这么狼狈不堪。换个角度,尝试积极自救,还自己一片天。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中;那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他认为中年是我们内在自性开始重新觉醒的重要时机。
从繁琐的生活中找到自我,摆脱外物的束缚,突破主流价值观的枷锁。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学习怎么来自己完成,至少来说穿衣、吃饭、睡觉、收拾书包,这些应该是孩子必须自己做的。
至于丈夫,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呼呼大睡,等着你买早点,然后叫起床,居然还要监督个人卫生。这些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孩子是两个人的事,做爸爸的应该参与进来,至少这样孩子也可以和爸爸更亲近。
还有生活中的林林总总,不需要你去做而你却做了的事情,这个只有靠你自己去思考清楚。
生命的价值,始于觉醒的那一刻。“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以上这些做好了,糟糕的天气其实就已经转晴了。
另外,决定人生质量的从来不是年龄。生理数字即使在增加,可是只要心理年轻就永远不会暮气沉沉。
时刻背负着年龄的标签,给自己带上了沉重枷锁,才是真的无药可救。
从此刻起,忘了年龄,重建自己的理性认知,去掉年龄这个包袱,回归心灵的自由。
只有放下,才有可能得到新的东西。
亦舒曾说:“当我40岁时,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这就是成功。”初读不解,但只有真正步入中年,方能深知其中意味。
原 文 出 自 公 号: 静 姐 镜 说
(jingjing-thinker) 欢迎关注,里面有全部历史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