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郑淳智(2014)指出,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以及中心信息整合能力较弱。他们会对喜欢的事物过度关注,从而难以抽离和自我控制,因此当面对喜欢的刺激物时就想要立刻获得。然而在目前大部分辅读学校的集体课堂中,教师往往要面对十几个学生,常常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例如分发学具时需要轮流。同时,考虑到课堂教学话在课堂上通常是不被允许的。
在处理自闭症学生的这些问题时,老师可从功能角度制确定干预目标,如把发展自我控制行为、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作为干预重点,通过提高其自我控制及延迟等待能力、培养集体规则意识,来帮助他今后更好地适应集体课堂,更快地融入社会大环境。
就社会性负强化功能而言,自闭症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主要目的为了逃避指令、学习任务等。课堂环境不友好、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师指令消极、课堂互动缺乏等都是造成学生逃避学习的环境因素,加上期自身能力不足、兴趣狭窄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等特点,使得他们常常用不顺从行为来逃避。因此,在干预时须重视从调整课堂整体环境、教学设计及师生互动入手,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更易参与、积极的课堂环境来预防不顺从行为。
当自闭症儿童面对较难的学习任务而采取拖延行为时,如果老师给予协助,有时能够完成任务。究其原因,这可能与沟通技能的缺失有关。昝飞(2013)指出,当学生遇到困难任务但又不知道如何向老师求助时,就可能用问题行为来表达拒绝的需求。因此还需要提高其沟通技能上,通过教授其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来寻求帮助。
就感觉正强化功能而言,自闭症儿童对指令不理睬这一不顺从行为除了逃避,也兼有满足自我刺激的娱乐功能。有研究指出,当自闭症儿童处于无结构化、无所事事的课堂中,这样刺激匮乏的环境更容易导致其刻板行为,且很难停下来(林云强,赵斌,张福娟,2011)。因此,需重视课堂环境的改变,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课堂参与感,以此预防该类不顺从行为的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