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周老师多次提醒我,不要把她理想化。这样很容易形成一种理想化幻灭失望,然后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反馈给自己。
我回想,过往生活中还真的有很多忘年交的朋友,也许是被我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是高中一同桌的妈妈,是一个医生。我因为鼻窦炎同学带我去找她的妈妈看病,后来我和他妈妈的关系比我同学的关系更好。读深度关系我突然明白,因为我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我在他妈妈心中的好正好显得她不是个好孩子。同桌的妈妈也是我高中的精神导师,是我职业的引路人。2008年她脑瘤去世了,我特别伤心。她的确是我理想化的好妈妈!
另一个是我上班后的一个病人,她很配合我的治疗,沟通也很舒服,后来知道她是学佛的,当时我的爸爸妈妈帮我照顾我的女儿,我们有很多矛盾,然后我就把她介绍给了我的爸妈,她送给了我们很多的净空法师讲经的磁带。一直到现在,我都和她保持着联系(好久没联系了)。她或许是第二个被我理想化的好妈妈!
我最近感觉到她们的确是我心目中理想化的妈妈。成长的过程都有向父母认同的一个阶段,可能养育关系的断裂,我一直是害怕父母的。特别是我的母亲,在我童年不多的记忆中,留给我的都是很糟糕的记忆。我爱哭,她总是说等她死了再哭;我给她要钱买本子,得不到任何的回应;我做什么她都觉得我笨死了;有个夏天唯一一次和她睡在一栋房子里,同村的️一个男人来调戏她;在我童年的心里她就是好吃懒做不讲理(在其他姊妹的回忆里肯定不是这样,她的确很辛苦得养育几个孩子)。
有孩子后,我期待自己是个好妈妈,我尽最大努力的照顾他,每天变着花样做吃的,努力的工作,从不当着他的面和老公吵架,不在他面前抱怨任何人和事,做到自律自爱。
最近给女儿帮忙后(比如给她顺路买了笔芯,做了好吃的,她躺下喊我帮她倒水),她不是说谢谢,而是有一个口头禅,你真是个好人。我开始有点惊讶,不知道怎么回答,有时候说好人让我快乐,我就是要做个好人之类的。最近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女儿不能表达的隐形愤怒。我对她也有不能表达的愤怒,比如她不努力学习,我总觉得她不动脑子,刷视频不读书(我写出来也没能像大静一样化解烦恼,总觉得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我缺乏智慧的引导,是我在养育的过程破坏了她对学习的内驱力,嗯,我的自恋使我陷入无力感)。
我如此努力的做个好妈妈,你应该努力的做个好孩子。好吧,做好妈妈是我的事,是我自己的选择,是我自己匮乏的补偿,写到这里知道了,我要做自己的好妈妈,让女儿做他自己,我做她60分妈妈就好了(其实我很早知道这句话,很难做到)
不理想化她人,在真实的关系里,积极的生活。感谢周老师的棒喝,不去理想化您,但您的确是我的榜样或者偶像,余生做个像您一样的人是我的方向,慈悲为怀,热爱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