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48天 && 挑战60天用户思维主题写作的第17天
我们设计产品就是为了成就卓越的用户,而不是成就卓越的产品。
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容易“三分钟热度”,即便是有了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也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
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为什么要自律?
自律,是通往自由的过程,没有自律,没有自由。
如何帮助用户自律?
一:人活在世,要有目标。
我们根本不知道到底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律能带给我们什么好处,那自律又从何谈起?
《自控力》:“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它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你还要有第三种力量:那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麦克利兰提出的著名成就动机理论有一个冰山模型,他认为“动机”是影响一个人表现最底层的原因。
二: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当我们认为一件事不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没时间去做。因为他们从内心就是抵触学习这件事情的,更不要说会花时间去做了。而当我们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目标以后,我们就会挤出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而这时候就要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了。
首先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当你形成习惯后,就不再要耗费过多意志力来维持了。
每日计划表,列成清单,注明时间,一个时间段全部精力高效的做一件事
现在就开始,在心里默数五下:五、四、三、二、一,好好享受这五秒的悠闲时光,然后告诉自己:早晚都要做,不如现在做。
然后再做好的事情打钩。
日计划做好了,再试着写周计划表,甚至月计划、年计划。
三:排除干扰,一身宁静。
如何尽可能减少别人对你的干扰?
一小时后,统一回复信息。如果真的十万紧急,他们会打电话找你。
不开微信或者其他即时通讯软件。
四:量化目标
用SMART方法:明确、可衡量、可接受、现实可行、时间限制。
这样才能清晰地认知这个目标,让目标指引我们的行动。
五:分解目标
知道能力差距之后,还需评估,自己花多少时间,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掌握这一项能力。从而细分到:每个月应该完成什么目标、每周应该完成什么目标,以至于每天应该完成什么目标。
便于印证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为实际行动建立清晰的指引。
六:目标 - 执行 - 反馈的正想循环
有的人会说,我目标也设定了,也进行了每个阶段的分解,但还是无法长期坚持,怎么办?
你的目标定得过高,你现阶段没有办法完成,或者完成起来非常痛苦。《蜥蜴脑法则》这本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中,其实都有一个内在蜥蜴的存在。它脱离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被称为无意识思维系统。
而这个无意识思维系统,总是倾向于得到快乐,避免痛苦。所以人类虽然自诩理性生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
如果我们的分解目标过高,我们的蜥蜴脑认为这个目标完成起来太过于痛苦,就会产生逃避心理,找各种理由来终止我们的行动。
所以,颠覆式的改变,只会让人很痛苦,很难长期坚持。
遇到这种情况,你就需要审视自己:目标是否制定得相对合理,能够让自己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前完成?
最好的办法不是痛苦咬牙,而是把目标调整得相对合理。
七:完成小目标后,即时的反馈。
为什么游戏能够让人上瘾?从小Boss杀到大Boss,然后非要通关才罢休?
因为每杀掉一个小Boss,你都能获得即时的成就:这个成就可能是掉落的装备、可能是你的任务进度条、可能是大幅度经验的加成……
总之杀掉这个小Boss,你一定能获得比平常更多的反馈。
而游戏设计的上瘾模式,同样可以复制到我们的目标管理上来。
八:运用承诺和一致原理
《影响力》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里面提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来一个选择,或者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会想方设法的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简单一点就是说: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如果没有做到就会万分痛苦。在《影响力》中,这个原理叫做:承诺和一致原理。其实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用到我们的目标管理方法上来:当你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之后,尽可能地把这个目标告诉所有你熟知的人。为了避免当众打脸,这样当众做出承诺之后,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达成这个目标,从而保持自己行为和承诺的一致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