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这部分内容,感觉有点难。
今天讲的这部分内容是,如何帮助用户保持渴望成功的愿望。
想要帮助用户保持愿望,不断前进,我们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二是知道怎样吸引用户继续前进。
想要排除障碍,就要先知道用户会遇到的障碍会是什么。愿望与现实间存有一条鸿沟,这条干扰性鸿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技能鸿沟,二是关系鸿沟(用户无法看到应用场景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如何排除障碍呢?鸿沟既然无法填平,我们只能设法让它变得无足轻重。这些干扰因素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当用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时,我们没有和他们在一起。不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点事情。这也就等同于,我们不在用户身边时,用户无法表达情感、无法提出问题。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他身边,会在他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说什么、做什么呢?我们会告诉他这个情况很正常,大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接下来你应该....是的,就是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承认困难,这就是让用户继续前进的秘诀。
人们遇到困难时,之所以会放弃,是因为:1.他们不知道这样的境遇是正常的 ;2.他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3.他们不知道其他人在同一阶段也会遭遇问题。
我们需要告诉用户,困难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
用户不需要你完美,需要你诚实。
比劣质的用户手册更糟糕的是什么?让用户以为,这份手册没有问题,其他人都可以很好地适应它。
解决干扰的最佳方式是:预测与补偿。
预测:提前与用户沟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补偿:提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户思维➕ (6)06/07讲完排除障碍,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吸引用户继续前进。
吸引的方式,其实就是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的自己的进步与由此带来的回报。
如何进步?
为用户制作一份成长路径图。
成长路径图,是动机与进步的关键。
用户思维➕ (6)06/07成长路径图关注的是做什么,而不是学什么。我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定位系统,帮助用户了解他现在能做什么以及他们现在身处何处。
知晓成长路径的存在,(目标感强烈)就是强烈的动机来源。这让我想到之前跑马拉松时,如果你一开始的跑步目标就是40公里开外的终点,你可能跑不下全程,但如果你把目标分阶段设立,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以跑到下一个路灯为目标,更容易取得“阶段性胜利”,取得进步,会更容易跑完全程。
在设制你的成长路径时,切记:按照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有效的成长路径,即使它不是最佳路径。
如何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用户在第一个30分钟内做什么,很重要。
1.降低“做有意义的事情”的门槛;
2.说服用户,让他们大胆些。
成功准则的关键在于:有所收获。
回报不是外在奖励。它们是凭借艰苦努力得到的收获。
最好的回报:内在激励体验。
强大的内在动机:
1.高清晰度: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时,会使用许多专业术语,就是一种强大的内在激励体验。
2.心流:融入于所做的事情,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
同时,我们需要给用户提供有高回报的技巧和诀窍,帮助用户在初始阶段,绕过不必要的长路。
这本书看到这里,我忽然觉得有种卡育儿书的感受,教育孩子不也大致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今天就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