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事会产生"应战”的情绪:嫉妒、愤怒、自卑、猜忌,是因为在产生“应该”的想法。
1. 嫉妒:应该拥有很多朋友,应该有更多的钱,应该比别人更快地取得成功。
2. 愤怒:应该比别人更勤奋工作,应该更努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应该把时间更好地利用。
3. 自卑:应该拥有更好的外表,应该更好的把握机会,应该有更好的说话能力。
4. 猜忌:应该比别人更有智慧,应该更加热情,应该更能够主动。
探究自己的旅途,与寻求自己的进程相同,不仅是为人与处世的独一无二的价值,还是它像石头中的宝石一样重要的且仅有的原因。
大家都想要做自己,我们首先要真心地面对这件事,就是我们在探寻自己中的感觉。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了起伏跌宕,令人赞叹不已的经历。而最让人抓狂又有兴趣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因为自己自己了解得最少,又有无限的可能性。每次探索自己的故事,都会发现新的惊喜,每次思考自己的道路,都会发现新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自己的故事最有兴趣,同时又最没有把握的原因。我们对自己有最多的要求,也同时有最多的猜疑。
从始至终找到自我,才是真正的情商。
如果情商渐渐变高,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忽然领悟:在生活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被情绪所左右,要保持冷静,让自己的决定总是基于理性的判断,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影响。有时候,犹豫不决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有时候犹豫能让我们有机会好好想想是否真的要这么做,也能让我们有机会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要做好一个人,当然能够辨认当下的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从而渐渐了解自己,然后一步一步地,具备安放情绪的能力。这就是情商。
“自己”是肉身与灵魂,而灵魂就是:回忆、想法、性格、感情。
长期的自己,是肉身与灵魂。当下的自己是情绪。
情绪的平静和平衡要自修。
一个母亲和她的孩子正在一起玩游戏。母亲一次又一次让孩子遵守规则,但孩子却不听话。最后,母亲说:“我可以有情绪,但你不可以有。”这句话让孩子明白了,母亲是有理的,他也应该遵守母亲的规则。
这样的养成,把表达权利当成权利的展示。
情绪不是我们的主人,不要卑微地求快乐,不要恐惧地躲悲伤。别被愤怒控制,也别让热情成为待人处事的重担。
把情绪当成台上的角色,放到前台去表演,演完就放到后台去休息,等下次出场。
一个女人正在和一个男人聊天,但是当他们聊天时,男人开始做出一些负面的评论,这使得女人感到受到冒犯。女人随后发现,男人听到的只是另一个女人在谈论他的话,他之所以做出负面的评论,只是因为他误以为女人在谈论他。
无理的误解的来源,难道不是更多自认为“负面”的事吗?
正面或负面,乐观或悲观,那都只是我们看这件事的态度,不是这件事本身。生死之事,无关正负。
把心力全用来评论小事的好坏,就没力气去在乎少数重要的事了。
当花的不是钱,而是比钱珍贵的多的“心力”时,我们却优先把心力花在外面,而不是里面?
“失去”能带来震撼与启发,而“得到”不能。
问出了答案,大家就得到了“启发”。得到启发之后,大家就会接着问“怎么办”。
悲伤中渐渐少问“为什么”,多问“怎么办”,那才可能互,听到答案。
故弄玄虚的表达方式,比较容易令人感觉这人以自我为中心,在要求世界去摸索揣测。而以自我为中心正是低情商的关键成因。
如果渐渐不那么讨厌“害怕”的感觉,等于理解了蛇毒中虽有危险的成分,也有能救人的成分。等到有一天面对巨大的“恐惧”时,我们更能辨认这份恐惧当中隐藏的,到底是必须避开的危险,或者,是探索未知的机会。
责任在自己肩上时,生气归生气,但不要太夸张,因为如果没人给台阶下,收拾残局的,终归是自己。
快被自卑搞垮的人,建议把“理想的我”分成“理想”和我,其中只有”理想”,没有“我”。
如果能够享受生命,那么死亡也就是一趟值得的旅程在最后一定会出现的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