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019771/8dc8f328aeda543d.jpg)
01
作者说:“好主意不会凭空出现。不论是什么想法,都一定是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回应。……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这让我想到了那句: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好点子好创意都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如果把每天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想法记录下来,不用多长时间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丰富的金点子库。
而读书就是产生新想法的最佳方式。优秀的作品,是作者的苦心造诣,已经有了一个思想高度。阅读文字的我们,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浮云遮挡,看见的是辽阔的世界。正如作者所言:读书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让自己“搭上了思想的便车”。
读书笔记则是记录想法的一个非常好用的办法。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用纸质笔记本记录所有的生活感悟和读书笔记。用笔书写,确实是加深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对于如今智能手机人人普及的时代,我觉得结合相关的手机APP会更方便。
02
书上还讲了一段话,让我非常有共鸣。
它是这样说的:“就拿对政治的了解来说,我们可能会在理发时与旁人闲聊几句政治话题,每天接触政治的记者也数不胜数,可是能正经写出政论的人却少之又少。这说明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也就是说,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者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结合我自己的体验,我最近在做一个韩语学习的公众号,整理和分享一些初级的知识点。虽然这些知识点我平时能轻松使用了,但是一旦我想要写出来,或者向别人讲解的时候,经常觉得非常吃力。
为了“系统科学”地传达某个知识点,我总是不停的查资料不断的思考。最终,随着文章的输出,我对文章里的知识点的掌握又上了一个新高度。
日常生活里,与他人分享某个片段,或者写读书笔记,都是非常容易办到的思想输出。在说话前在下笔前,无意识中我们就已经对阅读到的知识进行了加工,使之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03
整体而言,这本书关于读书笔记有很多入门级的指导。比如作者提出的:“一句话也是读书笔记”以及“摘抄+评论”式笔记。这些都是比较简单且容易执行的方法,对初级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但是作者的一些其他方法也非常老派,比如剪报笔记法,为了减重杂志边读边撕等。毕竟这本书是作者十几年前写的,与现代流行的阅读方式有着天差地别。
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会推荐给初级阅读者以及想要做读书笔记的读者,这本书让我对读书有了很多新的“启发”。
书不是简单的“读"一下文字就结束了,如果能把”书“当成一个交往的对象,与之对话交流,阅读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牢固的记忆。
从最初的看到它的名字,把它加入书单,到后面的购买,阅读,把与书的接触的整个流程都场景化,形成一个立体的记忆,相当于给书籍内容加上了一个彩色标签。人的大脑总是对有”故事性“”情节性“的事件记忆深刻,并且时常会有爆发式的连锁记忆。
就好像,我会记得这本书的某些点,因为我很清楚的记得,在2018年4月份的一个雨夜,我在电脑前敲下了这篇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