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个对接的客户,不知道人家的来头,一般我们都是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预见好的客户,总会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今天查看了一下这个客户的来历,原来人家一开始就在阿里巴巴,根据专利的申请日显示专利申请日有2011年到2016年,六年有申请13个专利,其中授权专利8项;这样统计下来授权专利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鉴于是在2016年以前的专利,对于专利的质量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评价。创造性的高度,也不好去评价。
在与人沟通的时候,一开始都是会基于自己的认知来的,这个认知也就是经验的认知。对于目前的两篇交底,我觉得创造性都不高,看着目前的交底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技术大牛拿出来的技术交底。所以也就期望少了一些。觉得应该也就是一般的人。
当我跟人家提起说,你的专利目的是什么。我觉得你应该根据你目前的项目来进行,因为我觉得针对你自己的项目在这块的领域你是有发言权的。
结果人家开始了一对意见,当你没有调查清楚地时候,你只需要按照客户的需求来。
客户交给你的,你参照对比,我需要的是结果,我不认为我有很多的时间在这个上面。
你不可以占用我太多的时间。最终你有什么问题最好是以文本形式进行对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