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作者: 可可_6c9b | 来源:发表于2020-06-29 22:50 被阅读0次

    《儿童的人格教育》这本书早在2011年已经买,在家存放了近十年,说来惭愧,对于理论书籍一类,我一向是啃得费劲。现在又断断续续看了这本书,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有了一点点儿的感悟。

    在第七章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个体心理学试图表明,在孩子犯错误中总是可以看到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一个拖沓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帮他整理收拾的人;一个撒谎的孩子总是受到颐指气使的成人的影响,这个成人总是试图通过强硬和严厉的方法来纠正小孩子说谎的毛病。结合班上一个男孩子泽最近的教育来看,说得真是很在理,在这之前,我总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支撑来与家长沟通。家长与我之前也有一层膜隔着的。家长应该是早就发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现在在努力改造孩子。上学期,家长与我交流的时候,总是含含糊糊不愿提及家里的情况。他的拖沓、撒谎、倔强、自私等个性在学校已经表现得尤为突出了,在他妈妈对他的这些行为失望透顶的时候,我依然鼓励家长从下面引导教育孩子,在这样有好几天每天近一个小时的电话沟通交流后,他妈妈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敞开了一大半的心扉与我交流了家里的环境及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我也了解了真的是这样一个有这些个性的孩子受家里的影响太大,遇事缺乏担当,总是找理由推脱,事事总为自己着想,有错是不愿意主动承认的。上幼儿园之后就已经表现出来了。现在,他的妈妈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极力坚持要让孩子改变,路何其漫长,真希望能坚持正确引导孩子。

    阿德勒告诉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要忘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通常在4岁事5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在这段时间 必须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和必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大约在5岁左右,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观念通常已经确定和固定下来,并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着大致相同的方向;他对外在世界的感知基本保持不变;他受制于自己的观念,并不断重复他原初的心理机制和产生于这种心理机制的行为。一个人的社会情感受到他自身的精神视野的限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的人格教育》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rz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