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蒙氏 童年的秘密

蒙氏 童年的秘密

作者: 雷雷有话要嘚吧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4:06 被阅读0次

    荐语:


    我们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们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

    这不是幻想,这是蒙台梭利给我们描绘的“正常”的儿童模样。我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为这样的天使,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

    可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能够按着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怀和爱护。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在无意间烙下的。他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导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的、舒展的发育和成长。所以,父母、教师包括孩子的祖父母必须努力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成长的规律,并把他们从自己设置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解答。该书认为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地、有意识地、自主地、独立地与外界环境互动来满足。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她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蒙台梭利毕其一生献身于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

    她是儿童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儿童的心理发展


    1. 儿童的现状

    儿童的成长是神秘的,想想看,一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婴儿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大孩子,这个过程真的令人着迷。人们开始通过心理分析的手段去理解儿童神秘的成长的过程,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人与环境的冲突,另一个是不断探索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我们现在都知道成人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很可能来自婴儿期所受的创伤,而在蒙台梭利那个时期,这个问题才刚刚揭示出来。

    当一个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成人压抑时,他的心理状态就会受到影响。通常,这个“成人”首先是他的母亲,然后是他的父亲,最后是他的老师。很多父母听到是自己的问题时,马上就跳起脚来,怎么可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孩子的,我们不让他做这做那是怕他受到伤害。父母的这种错误都是“潜意识”犯的错误。每一个人都对犯了有意识的错误感到后悔。但对无意识的错误却迷惑,甚至执迷不悟。

    成人必须把这种无意识的错误发展到有意识的错误,这样他们才会改变自己。所以,你需要了解儿童的本质,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这样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真的错了。而要了解真实的儿童,我们得从儿童的本源着手。

    2. 精神胚胎的成长

    胎儿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精卵本身含有一个成比例缩小的人,在妈妈的子宫里慢慢长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是生殖细胞像机器人一样按照自身所带的内在指令,经历一系列的分裂,形成复杂的器官和肌肉,直到最后形成一个新的生命。这个诞生的生命,也像生殖细胞一样,自身也有预定的心理机能,这将使他能适应环境。

    当新生儿从母亲舒适的子宫进入到另一种陌生的新环境时,他必须作出最大的努力去适应。那么,我们大人又是怎样去“帮助”他适应这种环境的呢?出生以后,新生儿被紧紧的包裹在襁褓中,在母亲子宫里一直自然蜷曲着的幼小身体被拉直了,不得动弹,仿佛跟了石膏似的,诸如此类不考虑婴儿自身感受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婴儿能舒服吗啊?他会开心吗? 这会不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呢?

    所以果我们想要一个正常的儿童,那么“儿童心理健康”就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3.形成中的心理特点

    敏感期:在婴儿学会表达之前,他的敏感性就导致了一种初步的心理结构产生,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表现。这种敏感性可以在生物发展过程中也能找到,他们是暂时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明确的特性。这种特性一旦获得后,相关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案例

    我们以蝴蝶幼虫为例,蝴蝶幼虫必须吃非常嫩的叶子,当蝴蝶幼虫钻出外壳时,是什么东西告诉幼虫嫩叶在哪里可以找到呢?是光线!蝴蝶幼虫对光线特别敏感,这些幼虫沿着树枝方向向前爬,那里是最亮的地方。当蝴蝶幼虫长大能吃其他的食物时,它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这也清楚告诉我们,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由来自外部世界的刺激引起的,而是受到儿童的敏感性和儿童的本能来指导的。而当外部环境与支配儿童发展的内在本能相悖时,就会引起儿童心理的失调和畸变,其结果可能会伴随他一生。

    外部秩序:儿童总是通过外部物体的秩序去认识他周围的环境,并理解和感知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儿童有两重秩序感,一个是外部秩序,一个是内部秩序。幼小的儿童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秩序的热爱。他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秩序井然,杂乱无序的环境会使他心烦意乱。他会通过哭泣、叫喊,甚至是生病来表达对杂乱无序的不满,这里有一个来自现实生活中婴儿的案例。

    案例

    有位小女婴习惯于躺在一张有点倾斜的大床,床对面是一张铺有黄色台布的桌子。有一天,有一位客人来家做客,这位客人随手把阳伞放在桌子上。于是这个婴儿开始焦虑不安起来,她盯着这把伞开始哭泣。大人以为这个小女孩是想要这把伞,但当客人把阳伞拿给她时,她却把它推开了。阳伞又被放回桌子上,小女孩继续哭泣,不停地挣扎。最后,她的母亲把阳伞放在门外,她就平静下来了。她之所以焦虑不安的就因为那把阳伞放错了地方,这严重违反了这个小女孩需要记住的那些东西摆放位置的通常秩序。

    对小孩儿来说东西总应该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自然已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让他可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到一个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儿童自己去适应环境。

    内部定向:内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各个部分以及他们的相对位置,可称之为“内部定向”,也就是说,儿童天生有一种与他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位置有关的特殊敏感性。当原有的姿势和位置被打乱后,儿童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发脾气,甚至生病。请看如下案例。

    案例

    一位保姆在离开她工作的家庭时,给她之前照顾的小孩儿找了一个能干的新保姆来代替她。这个新保姆以为这个工作很简单,但是她在给小孩儿洗澡时却遇到了麻烦。无论何时,只要这个新保姆一给小孩洗澡,这个小孩就变得不安和绝望。他不仅哭起来,还试图推开这个新保姆。这位新保姆做了她能想到的一切,但是小孩仍然讨厌她。但当以前的保姆回来后,这个小孩就变得安静了,很明显也喜欢洗澡了。于是,之前的这位保姆极具耐心解读儿童不完整的语言。这个小孩已经把新保姆当成坏人,可是为什么呢?因为新保姆用相反的动作给他洗澡的。于是,两位保姆比较了他们给小孩洗澡的方式,并发现了这个差异:第一位保姆用右手靠近他的头,左手靠近他的脚;而第二位保姆则相反。

    智力发展:之前有人认为为儿童的智力是慢慢地从外部发展起来的,像一只空瓶,有待填塞。诚然,外部环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重要,而儿童的内在感知同样也很重要。儿童具有一个渐进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几乎持续到五岁,帮助他从环境中获得深刻的印象 。使他具有惊人的能力。儿童开始时一无所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像一个有生命的八爪鱼在慢慢舒张。

    案例

    一个出生四个星期的婴儿,有一天正好看到他父亲和他叔叔同时出现在他面前。这两个人身高、长相都差不多,这个婴儿因此大吃一惊,害怕看到这两个人。他父亲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婴儿的恐惧呢?于是,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他俩就一直分开,一个左边,一个右边。这个婴儿转过头来看着一个,对他凝视一会儿就突然笑了起来。但后来,他突然又变得忧虑起来。他迅速地转过头看另一个人,只看了一会儿,他也对另一个人笑了。他重复把头左右转动了很多次,脸上交替出现忧虑和宽慰的表情,直到他终于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人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正处于构建自己内部模式,并通过识别图像把他们固定在记忆中,并由此高兴和平静地进行着内部构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人不要粗暴地打断他。

    4. 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成长的

    当儿童能够自由行走时,儿童与成人的冲突就开始了。成人对儿童有一种深深的防御心理,总是担心一些东西被破坏。在父母关爱和儿童的天真无邪之间所发生的这种冲突是在潜意识和隐蔽状态下进行的。

    我们大人常常会心安理得地说:“小孩子不要乱跑”,“别碰我们大人的东西”,“别大声嚷嚷”······更有父母认为小孩儿应该多吃多睡,但是也要意识到一个度,不要强迫孩子多睡觉,过多的进食。

    儿童开始走路后,像个勇敢无畏的士兵,可父母出于防御心理,老是想用防护设施把他们围起来,比如学步车里。

    而且大人们总是潜意识地限制儿童的动手性活动、有目的的活动,还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忽略儿童对成人的爱等等。

    儿童喜欢的一项活动是,把墨水瓶或盒子上的盖子拿起来又盖下去,或者打开和关上橱门。由于它们是父母的东西,儿童被禁止碰触这些东西,但这些东西对儿童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儿童和父母的冲突就产生了。这种冲突的结果,常常是以儿童被认为“不听话”而告终。其实,儿童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要一个瓶子。只要允许儿童用某些东西进行同样的活动,他都会满意,这是儿童成长的特性,只是父母并不知道,他们只会觉得孩子在胡闹。

    父母的这些行为虽然是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的,却给儿童带来深深地伤害。成人所遵循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使自己更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既然我们意识到儿童心理的特点,以及成人无意识犯的错误,那么有没有一种现实的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成长呢?

    儿童之家的教育


    1. 教师的任务

    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拥有心理生活的,只是这种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发展往往会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

    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教育工作,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人,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一是可以通过自己与这些坏脾气作斗争,并努力克服它;二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正确观念抑制我们的坏脾气。

    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教师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并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2. 蒙台梭利的教育发现

    蒙台梭利主张的教育方法有三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对环境作用的强调;二是对教师作用的极大关注和讨论;三是对儿童人格的尊重。这种教育方法特别关注到儿童和成人角色颠倒,教师几乎不用教学,而儿童就是活动的中心,他们可以自我学习,并自由随意地走动和选择他自己的活动。

    在第一所“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将这些教育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并在这些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典型表现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复练习: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很开心,充满活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在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处于一种内在的需要。

    自由选择:在面对各种奇妙玩具时,儿童只根据内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教具。对儿童来说,每一种教具不仅是井然有序的,而且应该与儿童的内在需要相适应。只有消除了教具的混乱无序和去掉不必要的教具,才能更好地激起儿童的兴趣和专心。

    秩序感:把一些东西放置整齐成为一种对儿童颇有吸引力的工作,他们对秩序的敏感度远远超过成人。

    尊严感:儿童也具有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如果他们因为不懂某些事而受到了来自成人的责备和嘲笑,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所以成人也应该把自己放在儿童的位置上,不要对儿童叫嚷和辱骂,恐吓和嘲笑。

    书写与阅读:儿童通往阅读的道路是循序渐进的,他们有一种天然的探索之心,会从音节到书写、再到阅读。如果过于匆忙对这些儿童解释书中的文字,我们就可能扼杀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渴望。过早地强求儿童通过书本来识字,对他们是没有帮助的。

    身体的发展: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没有做任何事情去改善这些儿童的健康状况,但是这些儿童身体很健康。如果说心理压抑会影响一个人的新陈代谢,从而降低其活力的话,那么健康的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强度,并因此提高他的身体健康程度。

    3. 儿童的“正常化”教育

    蒙台梭利总结童年期的一些特征是天然的,他们不是任何“教育方法”的产物。当然,他们在一定程度会受到教育的影响。这如同园艺学家经过适宜的照管和栽种工艺,可以改良花的色彩、香味,但却不能改变花朵会开花的特性。所以适宜的环境、谦虚的教师和科学材料,是我们对儿童教育的三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儿童自己的选择是教育方法的一个指导原则。儿童自己的选择也属于儿童的自然特性,那么在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儿童自然特性又是如何展现的呢?

    作者为了照料在墨西拿地震后幸存的孤儿,创建了“儿童之家”,地震使得这些儿童变得沮丧、沉默、冷淡,他们难以进食和睡眠。而负责照顾他们的修女,有许多人过去是贵族。她们教这些儿童学习像王子一样的方式用餐,像最好的侍从一样的方式来端菜。虽然他们失去了对食物的自然渴望,但他们对所学到的新知识和进行的各种活动显得很高兴。渐渐地,他们的始于恢复了,也能很快入睡了,脸上也呈现出换了和幸福。这些儿童在经历了一场精神更新之后,摆脱了悲伤和放任,产生了欢乐和纯净。

    生活在不正常的社会环境下的另一类儿童是富裕家庭的儿童,但教他们并不那么容易。

    出生富裕家庭的儿童,因为很多东西对他们没有吸引力,刚开始时他们对各种各样的感官材料并没有真正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然而,若干天后,似乎是这些儿童自己指导自己,他们开始对之前并不看好的教具产生了兴趣。一旦儿童发现了某种使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教具,他们就克服了那种不稳定性,而学会了全神贯注。

    文中遭遇不幸的儿童和家庭富裕的儿童,其实在心理上都不健康。只是他们在经历了自身的调节和外界的引导之后,不幸的儿童摆脱了悲伤,产生了快乐。富裕的儿童摆脱盲目性,产生了专注,这可以叫做儿童的“皈依”。所谓的“皈依”就是使儿童的心理从不正常回复到正常状态。比如:神经质的儿童变得平静了,有压抑的儿童重新获得了活力等等。所以,我们也把“皈依”叫“正常化”。在儿童身上,正常的心理品质可以容易地形成起来。同时,那些不正常的心理品质,正如恢复健康之后的疾病征兆全部消失了。

    4. 儿童的心理畸变

    通过对儿童特征的观察,我们发现“正常化”会导致许多童年时期心理特征的消失,既包括那些被认为是缺陷的特征,还包括通常被看作是“优点”的特征。

    如果儿童恢复正常,他就能专注于某些使他与外界显示相联系的正常动作。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儿童所有心理畸变都有一个原因:儿童不能采取他发展的独特形式,因为他在自己的形成时期遇到了一个有敌意的环境。那么儿童心理畸变又有哪些表现呢?

    神游:当儿童没有目的而随意漫游时,他们就会处于空虚、发呆和混乱的状态中。在生活中家长总是给儿童大量的玩具,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想象力,但玩具并不能使儿童在精神上全神贯注,反而使儿童心理走“神游”的歧途。“神游”代表了儿童自我一种潜意识的防御,掩盖已经分裂了的心理能力。

    障碍:教师在学校里发现,非常富于想象力的儿童并非像人们所期望那样是班级中最好的学生,可能会恰恰相反。人们可能会认为,巨大的想象力、创造性智慧使他们不会干实际事物。然而,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畸变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或者充分展现他的智力,因为他的心里已陷入幻想的世界。这种畸变的心理会自己筑起一座高墙,阻碍儿童理解和接受外来的观念。我们称之为“心理障碍”。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有时候别人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刚开始他可能会对某一科目产生抵触,然后是其他科目,再以后就是对老师、学校和其他儿童的抵触。这种心理障碍可能影响他们一生,我们发现,许多人讨厌数学,这就是一个例子,他们不仅不能理解数学,而且只要一提到数学就会出现一种对他对他的焦虑和内在障碍。

    依附:有些儿童的个性比较顺从,以致他们的心理能力太弱而不能抵制成人的影响。所以,这样的儿童会把自己依附于一个成人。他们请求成人的帮助,要求成人与他们一起玩耍,给他们讲故事,而且要求成人永远不离开他们。儿童很容易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成人的每一个命令,它将会导致儿童陷入一种“懒散”或“懒惰”的状态。

    权力欲:对于一个不正常的儿童来说,他喜欢通过利用成人的力量,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比通过他自己努力获得的多得多。事实上,儿童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取得了最初的胜利之后,儿童就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最后,成人这种满足儿童欲望的错觉结成了苦果。

    自卑:成人因为潜意识对儿童的防御,不仅限制儿童的行动,还阻碍儿童行为的连续性。这使得儿童相信,不仅他的行为没有意义,而且他的个性是无能和笨拙的,这会引致儿童的沮丧和自卑。

    心理畸变往往影响人的身体的发挥,甚至某些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其最终根源也都在于心理问题。例如,消化不良,是渴望得到比身体实际需要多的食物引起的。体温升高和身体功能紊乱,是由于潜意识的心理紊乱支配心理规律以摆脱不愉快的处境和责任等。当儿童被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返回到以正常方式进行生活和活动的自由环境时,许多疾病和病态才会消失。

    儿童与社会


    1. 儿童与成人的冲突

    儿童与成人冲突产生了许多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关。成人有一个复杂的和强烈的模式,如果要求成人改变自己的模式去适应儿童的节奏和精神视野,对成人来说很困难。而日益复杂和紧张的成人环境是儿童的障碍,没有一个让儿童舒服的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那么有什么内在根源导致这种冲突呢?

    一是主导本能。在生物初期,物种通过内在的“主导本能”来保存自己。这些主导本能对处于生命初创期的婴儿提供直接的指导和保护。尽管新生儿完全缺乏经验,但他所具有的力量使他们自己适应外部世界,并防止外部世界的伤害。而成人的世界主要是争斗、努力去适应和为征服外部环境而工作,他会以同样的逻辑看待儿童的生活,在称之为“教育”的方面,成人试图尽早地直接把儿童引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轨道之中。

    二是工作本能。儿童通过工作使他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儿童个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展现。因为没有工作他就不可能形成他的个性,就会违背他自己的正常发展的方式。为什么成人并不认可工作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呢?成人已被占有欲、权力欲、冷漠引入歧途,工作在他们眼里只依赖于外界的环境或误入歧途的人之间的斗争。这样,成人可能会认为工作是艰辛的,也是令人厌恶的。

    另外,儿童具有一种与成人不同的目的原则。 成人在帮助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是帮助儿童自己去做事情,而是代替儿童去做事情,那么成人也将成为儿童心理发展中最隐蔽和最有力的的障碍。

    2. 儿童的权利与社会的职责

    一个成年人的完美取决于他在童年时付出的努力,所以成年人必须认识到指导人的心理发展的神秘规律,关注儿童。儿童在成长中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制和学校的惩罚,不能健康成长。人们必须建设一个适宜于儿童需要的世界,并承认儿童的社会权利。

    儿童的父母不是他的创造者,而只是他的监护人。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必须保护和关怀儿童,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孩子的人。

    结语:


    教育子女是大工程,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只有耐心坚持。孩子的优点、缺点,最初和最终的来源都在父母。引导儿童走在正确的路上,是每位成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说蒙氏教育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正确引导儿童的话,我们做家长的就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践它!

    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你想看到花开的灿烂模样,现在就要用心学习浇花的理论,不是提了喷水壶的人都能成为好园丁!

    积分换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蒙氏 童年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sq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