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醒地活着行动的巨人行动战胜懦弱
即刻行动并不断精进的实例——我为何重拾写作并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即刻行动并不断精进的实例——我为何重拾写作并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作者: 刘娟娟 | 来源:发表于2016-08-17 13:37 被阅读35次

    在个人订阅号at3040于2016年8月16日的推送文章《精进:践行个人最小化可行产品》中,文末投票“下篇文章,你想看?”共有3个选项,得分最高的就是现在的这个主题:即刻行动并不断精进的实例。

    其实这个主题变成文章后,可以有更吸引眼球的文案包装。比如“掌握了这两点,你也能把自己当作创业公司实施精益创业”,“我是如何从讨厌跑步到热爱跑步并完成半程马拉松挑战的”……

    犹豫了30秒,我选择走朴素的行文风格。

    有关我自己即刻行动并不断精进,我想到的第一个实例,是2015年中,我从最初的讨厌跑步且从不跑步,到完成日均步数超过10000的100天行动,再到从跑一两公里就气喘吁吁开始,猛地如获秘笈突破十公里,并爱上跑步,得以在2016年3月,完成人生第一次半程马拉松挑战。

    我在成长圈里有限的几次提到这件事,都能收获震惊或佩服。说明大家喜欢这样的故事。然而毕竟是口头上提过几次的实例,对我自己而言,总缺少一点新鲜感。在这篇文章里,我更想分享一个鲜活的实例。

    这个鲜活的实例,正是大家当下正在作为用户来“参与”的、我的“写作”之旅。即:

    我在个人订阅号上输出千字左右的原创文章,推送给大家鉴赏,邀请大家反馈,并撰写新的千字左右的原创短文,在次日推送给大家鉴赏和获取反馈。

    按时间顺序,这个实例有几个关键节点。

    一是,阅读文章被触动时,我立即把触动点添加到待办事项。

    我于8月15日睡前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时,被“一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这一节所触动。尤其是这一段:

    “这些小产品,可以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供其他人欣赏、品味,并获得反馈,然后你可以继续做出更复杂、更优秀的产品。比如,从一篇短文到一篇长文,从一篇长文到一本书……”

    我立即想到了自己曾经期待成为一个作家,能出版对大家带来影响的书籍。

    阅读文章是在手机app微信读书上进行的,我立即在另外一款手机app即待办事项管理工具Teambition上添加了一条:“最小化产品:写东西开始!?”

    采用感叹疑问句,这正是因为它还不算一个明确的行动指令,而是悬而未决的想法。

    二是,清理待办事项时,把悬而未决的想法立即转变为行动或者项目。

    我于8月16日清晨归拢今日的待办事项时,把“最小化产品:写东西开始!?”拖放到了Focus这个组中,作为今日当下优先处理的待办事项。

    我立即快速思考了在写作这件事上,我到底要投入多大。

    有些判断或者说决策,我可以做的特别快。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充分的思考、行动体验,具有这个主题的相关沉淀。重新捡起来这个话题,无非是恰好有了新的信息,像电流一样刺激和串联了已有的信息。

    我立即意识到:我会持续的在写作上投入,但并不会让写作变成当下特别占用精力和时间的一件事;而且这件事既然值得投入,那么就值得我长期的投入,我会对写作的进展与进步付出充分的耐心。

    有趣的是,上面这个意识直到写这篇文章时,才第一次通过文字完全显化出来。在16日作出决策时,它只是我潜意识里蠢蠢欲动,但尚未钻出冰面中的一缕。当时显化的意识,只有一点:

    我要写作,从一篇短文开始,然后更多篇短文。

    三是,我立即写下了第一篇短文,推送出来交给用户体验并获取反馈。

    或许大家有相似的感受,即有一段时间不写东西,这时候突然要写一篇文章,将不知从何写起、或者文章脉络结构该如何搭建的困扰。

    我知道自己当下的行为是在践行个人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从精进这本书中获得的感触。换言之,我对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一直尝试保持着清醒的觉察。这个觉察可能影响了整个过程。

    我连这篇短文的立意都尚未思考,就开始敲字。

    我个人偏好叙述,偏好条理化地陈述事实,偏好逻辑化地分解话题。我也偏好把头脑中的信息链接起来,形成个人更成体系或框架化的信息。

    我就是这么毫无自觉的、按照自己的潜意识的偏好、随意的写着,写出了《精进:践行个人最小化产品》的正文内容。

    我脑袋里最惦记的不是文章的精美,而是我的初衷:践行“最小化可行产品”。这个初衷决定了,产品发布之后,我必须要获得反馈,并获得下一篇小短文的写作动力。

    那我要怎么做?

    我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所以我一开始就在篇首记下了自己想要获取的反馈信息。

    在撰写反馈信息的时候,我无意流露出自己的另外一个偏好:与写作技巧相比,我更看重的是文章的价值,看重的是如何获得用户的反馈。

    写正文的时候,我已经联想到已有的经验:与文字问答相比,投票的参与门槛更低。于是在完成正文内容后,我又添加了文末投票。

    在投票中,我甚至把下一篇文章写什么,也交给了用户来选择。

    自此,这篇有千字左右的正文,有前文互动,有后文投票的原创文章,一经个人订阅号推送发出,也就成了我的第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

    四是,写作的马达已经启动,立即搭建支持系统为自己加油。

    完成第一篇短文的过程,我已经享受其中;第一篇短文推送出去,我已经被自己重视文章价值、互动与反馈的出发点所感动。

    既然在投票中,我已经给出了“下一篇文章写什么”的三个选项,那么我其实已经有内容可写。并可以立即再写一篇。

    写作的马达,这次真的启动了。我感受到了内在的动力源已经充沛。它甚至不需要形成显化的文字或想法,它就在那儿,我切实感受到了。

    那么外在的动力源呢?我还需要一个同好群组,或者说支持系统。

    我立即在个人成长相关的微信群组内发布了这样的想法,并轻松组织起了一个超过10人的“通过写作持续输出”的同好小组。

    从8月15日临睡前的阅读开始,直到同好小组形成10人规模,并完成这篇文章,刚刚过去不到24小时。

    2016.08.16 At 中国·广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刻行动并不断精进的实例——我为何重拾写作并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um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