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毛詩傳箋通釋 - 卷耳

毛詩傳箋通釋 - 卷耳

作者: 文均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4:02 被阅读0次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吁矣。


序:“至於憂勤也。”

瑞辰按:

【憂、勤同義】

  • 憂、勤二字同義,勤亦憂也。
  • 問喪曰“服勤三年”,鄭注:“勤,謂憂。”
  • 吕氏春秋不廣篇“勤天子之難”,高注:“勤,憂也。”
  • 穀梁僖二年傳“不雨者,勤雨也”,勤雨卽憂雨也。
  • 魚麗序“始於憂勤,終於逸樂”,勤亦爲憂,猶逸亦爲樂也。

【勤、勞、憂同義】

  • 説文:“勤,勞也。”
  • 勤之爲憂,猶勞亦爲憂也。
  • 凡詩言“勞心”者,皆以勞爲憂。

【驳斥孔疏】

  • 孔疏云“乃至於憂思而成勤”,失其義矣。

【憂本无愁義,𢝊有愁義,憂假借𢝊】

  • 説文:“憂,和行也。”引詩“布政憂憂”。
  • 説文:“𢝊。愁也。”
  • 今經傳作憂者,皆𢝊字之假借。

采采卷耳

傳:“采采,事采之也。”

瑞辰按:

【采采應訓為盛多貌,不訓為采取】

  • 蒹葭詩“蒹葭采采”,傳:“采采,猶萋萋也。”
    • 萋萋猶蒼蒼,皆謂盛也。
  • 蜉蝣傳:“采采,衆多也。”多與盛同義。
  • 此詩及芣苢詩俱言“采采”,蓋極狀卷耳、芣苢之盛。
  • 芣苢下句始云“薄言采之”,不得以上言“采采”爲采取。
  • 此詩下言“不盈頃筐”,則采取之義已見,亦不得以“采采”爲采取也。
  • 芣苢傳:“采采,非一辭也。”亦狀其盛多之貌。

不盈頃筐

傳:“頃筐,畚屬,易盈之器也。”

箋:“器之易盈而不盈者,志在輔佐君子,憂思深也。”

瑞辰按:

【解释頃筐為易盈之器】

  • 説文:“匡,飯器,筥也。”
  • “筥,䈰也。”
  • “畚,蒲器也。𢆟屬,所以盛種。”
  • 頃筐蓋卽今䈰箕之類,後高而前低,故曰頃筐。
  • 頃則前淺,故曰易盈。

【解釋這句詩所興之義】

  • 荀子解蔽篇云:“卷耳易得也,頃筐易盈也,然而不可以貳周行。故曰: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 此毛傳易盈之義所本。
  • 胡承珙曰:“高誘注淮南俶真篇引詩云云,‘言采易得之菜,不滿易盈之器,以言君子爲國,執心不精,不能以成其道也。’此義當本之毛公。蓋傳以采卷耳爲憂者之興,是謂卷耳易得,頃筐易盈,而采之者苟有貳心,其菜尚不能滿,況於求賢之難,而可不思所以寘之乎?如是,乃爲因物託興。若如箋云志在君子,故采菜易盈而不盈,則是賦而非興矣。”
  • 今按:胡説申毛,是也,惟於荀子“不可以貳周行”一語終爲費解。
  • 如胡説,以采菜爲興,則但言“不可以貳”足矣,何以言“不可以貳周行”?
  • 恐荀子引詩仍當如箋義耳。

嗟我懷人

瑞辰按:

【嗟可訓為嗟叹】

  • 嗟,説文作𧪰,云:“𧪰,嗞也。一曰,痛惜。”
  • 痛惜卽嗟歎聲。

【嗟可訓為語助詞】

  • 經傳中又以嗟爲語詞,“嗟我懷人”猶言我懷人也,“嗟爾君子”猶言爾君子也,“何嗟及兮”猶言何及也。

【更傾向于語助詞,駁斥正義】

  • 此詩傳、箋不釋嗟字,正義訓爲“吁嗟而歎”,失之。

寘彼周行

傳:“寘,置。行,列也。思君子官賢人,置周之列位。”

箋云:“周之列位,謂朝廷臣也。”

瑞辰按:

【周行解釋為官員各處其列】

  • 襄十五年左傳引詩曰:“‘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采、衛大夫,各處其列,所謂周行也。”
  • 蓋以列釋詩行字,以各處其列釋詩周行字,是知周謂周徧,非商周之周。
  • 杜注:“周,徧也。詩人嗟歎,言我思得賢人,置之徧於列位。”是也。

【駁斥正義將周解釋為周朝】

  • 毛傳云“置周之列位”,謂置周徧之列位。
  • 箋云“周之列位謂朝廷臣”者,謂統乎朝廷臣也。
  • 若謂在周朝之位,何煩箋識而曰“朝廷臣”乎?
  • 正義謂“周是后妃之朝,故知官人是朝廷臣也”,誤矣。
  • 淮南子俶真篇引詩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以言慕遠世也。”
    • 以“寘彼周行”爲慕遠世賢人各得其行列,則亦不以周爲周朝矣。
  • 鹿鳴詩“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箋云:“周行,周之列位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則置之於周之列位。”
    • 亦謂周徧之列位,義與此詩周行同。
    • 正義以“我周”釋之,亦誤。

【周假借𠣘】

  • 又按:周、𠣘同聲而異字。
  • 説文:“周,密也。”“𠣘,帀徧也。”
  • 周對疏言,自其中之周密言之;𠣘無不徧,自其外之普徧言之。
  • 今經典多假周爲𠣘,周行亦𠣘之假借。

陟彼崔嵬

傳:“崔嵬,土山之戴石者。”

孔疏:“據爾雅釋山云‘石戴土謂之崔嵬’,又云‘土戴石爲砠’,此及下傳與爾雅正反者,或傳寫誤也。”

瑞辰按:

【崔嵬為土山戴石,非石戴土,肯定毛傳,駁斥孔疏】

  • 崔嵬及砠,皆以毛傳爲確。
  • 説文:“崔,大高也。”“嵬,高不平也。”
  • 段本从南都賦李注作“嵬,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
  • 説文又曰:“兀,高而上平也。”“阢,石山戴土也。”阢卽兀也。
  • 知高而上平者爲石山戴土,則知崔嵬之高而不平者爲土山戴石矣。
  • 文選南都賦注:“㠑嵬,山石崔嵬,高而不平也。”
  • 嵬通作㠢。
  • 吴都賦注引埤蒼:“㠢,不平也。”
  • 義並與説文同。
  • 砠通作岨。
  • 説文:“岨,石戴土也。”
  • 以岨爲石戴土,則益知崔嵬爲土戴石矣。
  • 十月之交詩“山冢崒崩”,箋云:“崒者,崔巍。”
  • 漸漸之石“維其卒矣”,箋云:“卒者,崔巍,謂山巔之石也。”
  • 説文:“崒崒,危高也。”
  • 卒卽崒字之省借。
  • 崔嵬通作陮隗。
  • 説文:“陮隗,高也。”
  • 又曰:“嵟,高也。”
  • 亦作嵬崔,莊子“山林之畏隹”,卽嵬崔也。
  • 又轉作厜㕒。
  • 爾雅“卒者厜㕒”,郭注:“謂峯頭巉巖。”
  • 後漢書注:“巉巖,山石高峻之貌。”
  • 是皆崔嵬爲石在上之證。
  • 崔嵬二字曡韻。
  • 釋名:“土戴石曰崔嵬,因形名之也。
  • 石戴土曰岨,岨臚然也。”
  • 義與毛傳合。
  • 毛傳多本爾雅,今爾雅與毛傳互異,蓋傳爾雅者傳寫誤也。
  • 孔疏轉疑毛傳爲誤,失矣。

我馬虺隤

傳:“虺隤,病也。”

釋文:“虺,説文作㾯。隤,説文作頽。”

瑞辰按:

  • 虺隤二字曡韻。

【虺通螝】

  • 説文:“螝,蛹也。从虫,鬼聲。讀若潰。”
  • 據顔氏家訓曰,莊子“螝二首”,螝卽古虺字,見古今字詁,蓋古螝今虺也,釋文當曰:“虺,説文作螝。”
  • 今本云作㾯者,誤也。

【釋文㾯爲瘣字之誤】

  • 爾雅釋文引字林曰:“㾯,病也。”
  • 則㾯字始見字林耳。
  • 郝懿行據説文“瘣,病也”,謂釋文㾯爲瘣字之誤。

【隤假借穨,秃貌,釋文頽爲穨之訛】

  • 然説文但引詩“譬佊瘣木”,不引詩“虺隤”也。

  • 隤者,穨之假借。

  • 説文無頽字,有穨,云“秃貌”。

  • 玉篇:“頽者,頰下也”。不以爲秃。

  • 釋文云“隤,説文作頽”,當爲作穨之訛。

  • 穨爲秃貌,秃亦病也。

【魯詩寫作虺穨】

  • 蔡邕述行賦“我馬虺穨以玄黄”,邕所述爲魯詩,則魯詩亦作虺穨。
  • 王逸九思“車軏折兮馬虺穨”,當亦本魯詩耳。

【病之通稱,不專指馬病】

  • 又按爾雅:“痡、瘏、虺穨、玄黄,病也。”皆病之通稱。
  • 孫炎以瘏及虺穨、玄黄皆爲馬病,未免緣辭生訓矣。

我姑酌彼金罍

傳:“姑,且也。”

釋文:“姑,説文作夃。”

瑞辰按:

【古文假夃爲姑】

  • 説文:“秦人市買多爲夃。”引詩“我夃酌彼金罍”。
  • 玉篇曰:“夃,今作沽。”引論語“求善價而夃諸”。
  • 是夃乃沽買之本字。
  • 沽本水名,後遂以爲夃之假借。
  • 夃與姑亦同音,故古文或假夃爲姑也。

【罍為酒尊】

  • 説文:“櫑,龜目酒尊,刻木作雲靁象,象施不窮也。或从缶作罍,或从皿作𥃇,籒文櫑从缶囘作𤴊。”
  • 今按:畾卽靁之省,古亦借雷。
  • 漢韓勑碑“雷洗湯觚”,雷卽罍也。
  • 漢書文三王傳“孝王有𤴊尊”,應劭漢書注言“酌彼金扩”,𤴊卽櫑之籒文。
  • 又説文:“靁,从雨,畾象囘轉形。”
    • 段玉裁云:“凡古器多以囘爲靁。”是畫雷者卽作囘字形耳。

維以不永懷

傳:“永,長也。”

箋云:“我是以不復長憂思也。”

瑞辰按:

【懷可訓為思】

  • 爾雅、方言皆曰:“懷,思也。”
  • 説文:“懷,念思也。”

【懷與傷同義】

  • 懷與傷同義。
  • 終風傳曰:“懷,傷也。”
  • 楚詞“僕夫悲余馬懷兮”,馬懷謂馬病傷也。
    • 王逸注訓思,失之。
  • 漢武帝悼李夫人賦“隱處幽而懷傷”,正以懷、傷同義,故連言之。

我馬玄黄

傳:“玄馬病則黄。”

瑞辰按:

【玄黄直接訓為病,不是玄馬變黃】

  • 爾雅釋詁:“玄黄,病也。”
  • 二字平列,與虺穨同義。
  • 毛傳以爲“玄馬病則黄”,段玉裁因謂説文“䵎,黑黄色也”,言黑色之敝而黄,卽玄馬病則黄之義,非詩義也。

我姑酌彼兕觥

傳:“兕觥,角爵也。”

釋文:“觥,罰爵也。”

瑞辰按:

【兕觥為角爵,角爵即罰爵,四升】

  • 五經異義引韓詩説,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云“角,觸也,觸罪過也”,與兕觥爲罰爵義合。
  • 是知傳言角爵,箋言罰爵,皆謂兕觥,卽“四升曰角”之角耳。
  • 禮少儀“侍射則擁矢”,下云“不角”,鄭注:“角謂觥,罰爵也。”孔疏:“不角者,角謂行罰爵,用角酌之也。詩曰‘酌彼兕觥’是也。”
  • 此正兕觥卽角之證。
  • 兕觥卽角,則當受四升。
  • 儀禮疏引韓詩傳曰:“二升曰觥。”
  • 古文四字皆積畫,“二升”當爲“亖升”傳寫之譌。
  • 至五經異義引毛詩説“觥大七升”,韓詩説“觥亦五升”,則傳毛、韓詩者不知觥之爲角,遂妄生異解耳。

【觥通觵,觵即犀牛角,兕觥為犀牛角所製】

  • 觥正作觵。
  • 周官閭胥鄭注云:“觵用酌酒,其爵以兕角爲之。”
  • 説文:“觵,兕牛角,可以飲者也。俗觵从光。”
  • 皆謂觥係兕角所爲

【有的說兕觥為木所製,形狀像犀牛角】

  • 惟此詩正義引先師説云:“刻木爲之,形似兕角。”

  • 竊謂先師説是。

  • 觥象兕角而名爲兕觥,猶爵象爵形而名爲爵也。

  • 積古齋鐘鼎款識載古犧首爵,訂爲兕觥,亦謂兕觥爲似角之爵。

【兕觥為“四升曰角”,駁斥孔疏】

  • 又云:“考商爵大於周爵,容一升有半。今以商爵較兕觥,觥容二爵大半爵,於周實受四升。”
  • 此亦兕觥卽“四升曰角”之明證也。
  • 孔疏謂觥不在五爵之中,誤矣。

【駁斥以犀牛角所製】

  • 又按薛氏鐘鼎款識載有兕父癸鼎,上有兕形;又有兕敦、兕卣,蓋上皆作兕形。
  • 兕觥形似兕角,故謂之兕觥,又謂之角,其義正同。
  • 許、鄭謂以兕角爲之,孔疏云蓋無兕者用木,皆非也。

【鹿卽角之假借】

  • 角、鹿古同聲。
  • 韓勑碑“爵鹿柤梪”,鹿卽角之假借。

【觥與侊音義同,訓大】

  • 又按:觥與侊音義同。
  • 越語“觥飯不及壺飧”,韋注:“觥,大也。”
  • 説文引作“侊飯”,云“侊,小皃”,段玉裁以小爲大字之譌。
  • 侊訓大,與韓詩“觥,廓也”義同。

【觥大四升,不是七升】

  • 觥受四升亦得爲大,不必如毛詩説“觥大七升”也。

維以不永傷

傳:“傷,思也。”

瑞辰按:

【傷假借慯,訓為憂】

  • 説文:“慯,𢝊也。”“傷,創也。”
  • 凡經傳𢝊傷字,皆慯之假借。

云何吁矣

傳:“吁,憂也。”

瑞辰按:

【吁假借𢖳,訓為憂】

  • 爾雅釋詁:“盱,𢝊也。”
  • 説文:“盱,張目也。”“𢖳,𢝊也。讀若吁。”“吁,驚詞也。”
  • 是盱、吁皆𢖳字之假借。
  • 爾雅釋文:“盱,本作𢖳。”从正字也。
  • 何人斯云“何其盱”,都人士云“何盱矣”,無傳者,義同此詩訓憂也。

【云爲發語詞】

  • 云,當从王尚書訓爲發語詞。
  • 舊訓爲言,失之。

相关文章

  • 毛詩傳箋通釋 -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

  • 毛詩傳箋通釋 -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螽斯 ...

  • 毛詩傳箋通釋 - 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

  • 毛詩傳箋通釋 -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

  • 毛詩傳箋通釋 -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

  • 毛詩傳箋通釋 -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飢。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魴魚赬尾、王室如燬 。雖則如燬、父...

  • 毛詩傳箋通釋 -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

  • 毛詩傳箋通釋 -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

  • 毛詩傳箋通釋 -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 毛詩傳箋通釋 -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詩傳箋通釋 - 卷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xyq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