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中最多的节日类型是什么?是关于爱情的节日。
2.14日情人节、3.14日白色情人节、七夕情人节。另外有几个虽然本身跟情人没啥关系,但基本都是情人们打着节日的名义撒狗粮的节日,比如:圣诞节等等。
百度一下情人的节日,甚至有人倡议每月14号都是情人节,1月14日日记情人节,4月14日单身情人节,5月14日黄色与玫瑰情人节。。。(单身狗表示WTF!)
为什么一年当中要有那么多节日来歌颂爱情?
很简单,因为聪明的中国商人早就看穿了爱情的本质。
爱情=消费。
中国人的一切重大消费型支出都是围绕爱情产生的。
这个阶段虽然不是消费能力最强的年龄段,却是消费意愿最强的年龄段。
恋爱期
送花、送礼物、看电影、吃饭、游乐场、动物园、旅行、开房做不可言说之事。。。
结婚期
买房、装修、买车、办庙会(奇葩说飞飞是大王对于婚礼的定义)。。。
婚后
不生碎钞机=恋爱期
生碎钞机=尿布、奶粉、婴幼儿用品、教育。。。
2、
这些爱情的节日里,商人们各尽所能,在众多的信息流中渴望情人们看到他们。殊不知,恋爱中的人,眼中只有情人,没有他们。
如果你是一个与爱情消费有关的品牌,你真的愿意不仅要与竞争对手争抢注意力,还要与情人争抢注意力吗?
聪明的商人中最聪明的一个,马云粑粑,跳脱了这个无意义的争夺,打造了双11单身节。在这个情人并不相会的日子,笼络了情人们的心。
3、
信用卡最喜欢做的就是大学生市场,因为,营销成本低且性价比较高。并且大学生代表了未来的消费潜力,在象牙塔里接触的信息比踏入社会少很多,让他记住东西,养成消费习惯也相对容易。
所以如果借鉴这个思路,与爱情消费相关品牌的营销重点应该放在,恋爱期的再前一阶段,单身求偶期。
在他渴望找到情人,并且在不长的时间内马上就要找到情人的那个当口,让他记住你,这样当他开始恋爱期时,已经阻隔了情人节的其他品牌攻击,你的品牌,成为了他的“初恋”。
4、
①
根据1980年至2000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发展趋势,1980年至1991年是中国生育高峰期,且在1990年达到顶峰。现阶段,1981年以后出生的人群(即35岁以下)进入婚恋需求高峰期,且我国新人初婚年龄向大龄化发展,未来十五年将是中国适婚人群的婚恋高峰。
②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中国适婚人群80,90后(互联网原生用户群),更加倾向于从互联网上寻找与认识自己的婚恋对象。
以上两个数据&观点表明,这些单身求偶期的目标消费者,都会在一个地方形成社群:婚恋交友网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