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家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读书日在今年已经又画上一个句点。虽然一家家书店正在互联网日复一日的狂欢中变得鲜有人问津。但在这一天,人们都记起了读书这件事,为它摇旗呐喊。
这是“书”的大日子,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庆祝。环顾家里的书,几本看到一半没合上就堆在床头,几本看到好句子却没有笔头在身边就随意地折下一个角。想到古人读书前要“焚香净手、端帽正衣”,如今虽然没有如此繁琐的仪式,但对书的敬畏也是忘记了大半。
二
我在想,世界读书日到底在号召什么呢?
说到底,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非不可向迩,高不可攀,读书这件事,更像以水解渴,以歌解忧。但在这一天,读书二字好像一下子变得震耳欲聋起来。是觉得时间荒废,好像有所亏欠吧?我也喊了几嗓子,觉得脸红。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门可罗雀”这样的成语出现在我们的时代,用在爱书人卖书的小房子里,总是让人痛心的。
许多人眼中只是用来读书的中文系也因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工作薪水不高而常使人望而却步。在我看来,文学一类的学科,更像是一门无法判断所得的玄学。需多年如一日的努力,加一些幸运得来的天赋,才能勉强窥得冰山一角。于是,许多人貌似辛苦的读完书,就立刻为这“无用”增加了佐证。“中文系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问句在听到的时候,也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我虽然热爱,但贪玩又懒惰,且无天赋可倚。以致学业不精,毫无所长。面对质疑的时候,也只有哑口无言。
一腔热血是很廉价的。很遗憾我也辜负了它。可是,如果凡事都要问问有没有用,那活着也太累了。若质疑中文系并无赚得银两之长,不如反省自身是否热爱所学并潜心于此,再去衡量谁与谁相负。
我看着书柜里现在被整齐码放的书。如果它们可以听到人们的感谢,就真的太好了。
我喜欢读年代久远的书。从时间穿越过来的那些文字,是经无数人认可的生活情趣,是被读书人的眼睛筛选过的价值观。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谁的话都不爱听,而拿起一本年纪很大的书,就心甘情愿的让它分分钟教自己做人。
这也许与一个名为“文学阙值”的观点有关。古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平铺直叙,我们便能想象出伊人顾盼生姿,生出许多怜爱。而如今再以如此笔法构建,便觉索然无味了。
三
不知道大家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选书的。古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今有“听过好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的电影海报。
韩寒、,后会无期》海报不把读书的时间浪费在读书上,也是一门大学问。
我觉得有个读书人说的很对。他说,要“读经典,成体系”。这位读书人在一个三口之家里的学识最为渊博,这个人就是我爸。
阅读经典的好处无须赘言,但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总会有一些超越时代的东西,一生都陪伴你。
如同童年时就会读的童话《小王子》。小时候,读到小王子最后像树叶飘落一样轻轻倒下便大声哭了,小时候看到了死亡;长大了一点,尚未看到小王子死去,在他决定从容赴死的那刻便难过了,便可明白爱与责任;如今再读,小王子还没到达地球便看不下去了,“我认识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位红脸先生。他从来没闻过一朵花,从来没有看见过一颗星星,从来没爱过一个人。除了算账以外,他从未做过任何事。一天到晚,他同你一样,老是说:我有正经事要做,我是一个认真的人。他自以为了不起,他简直不像人,他只是个蘑菇。”
哦,原来这不是一部童话。
我觉得我爸说的很对。于是一直以此为基础列书单。如果你同样认可“读经典,成体系”的选书原则,不妨一看以下推荐的两种方式。
1.最庞大,最权威的书单——《中国文学史》教材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这本《中国文学史》是中文系学生的大学教材,全四卷,加起来有点厚。毕业前大家纷纷在学校里摆摊卖书的时候,只要有中文系的学生愿意卖这套书,基本随拿随卖一口价。
这套书虽为每个中文系的大学生考试前的撕心裂肺贡献了很多力量,但它读来并不枯燥。文学的百变面目与动人魅力,以及与时代环环相扣的魅力娓娓道来。从先秦至今,历经20余个世纪的文学发展历程浓缩成四卷,可在其中占据一定篇幅文字的文学作品是一定值得看一看的。
而且,以教材作为自定义书单依据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如果你毫无头绪,按教材依年代编写的方式按年代选书阅读,顺流而下便顺理成章。如果你已有热爱的领域,使之丰富更是轻而易举。同时,教材的本质是理论的合集,它一字一句都在告诉你,为什么是这些文学作品,没有消失在历史长河。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那就是书活着的年龄比我们要久好多,少女总列这样的书单会被误以为是老男人。(比如我)
2. 听你喜爱的作者的话
每一个被人喜爱的写作者,都是一座或大或小的图书馆。了解他,便能知道他令人称道的观点,或是你喜爱的文风,是从什么地方拽了一笔。
文学是传承的艺术。一个作者像一个水源,无数条水流蜿蜒,向前是浩瀚大海。
四
其实,只要找准了自己的兴趣,摸准一条线一头扎下去,就不会在选书的问题上耽搁太久。
最重要的是,对于“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身体力行“汗牛充栋”的我们来说,列书单不难,认真看完才是真本事。
卷帙浩繁,学无止境。我们的生命,却只有区区几十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