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包总。 2018.11.26星期一
如何重新定义工作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一次俞敏洪回母校演讲,有句话让我记忆尤深,他说:“人的一生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举个或许你听说过的段子。
话说,曾经有3个兄弟在建筑工地砌墙。此时有个人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你没看到吗,我在砌墙呢。”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修建一座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对一件事有怎样的看法,决定着你会收获什么样的结果。
性命、生命和使命,这三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
然而,对于工作而言,大多数人却停留在第一层,觉得工作是件“性命攸关”的事情,尤其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原本活着就不容易了,哪还顾得上什么使命。
其次是生命,这是几乎所有人会追求的第二层境界,但本质上追求的还是为自己获利。
好比我赚了多少钱、拥有了什么地位,通过这些我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让周围人能看得起你。
最后是使命,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使命感”,即你做一件事情时为其所赋予的意义,它与贫富无关、与地位无关。
好比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这辈子坚持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捏“江户前”流派的传统寿司。
在他成名之前,想必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一辈子永远重复一件事,这有意义吗?
小野二郎却坚信,任何工作你都能找出它的意义。他说: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别人尊重你的关键。”
由此看来,使命感并非是什么很玄的东西,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赋予其某种深层次的意义。
尼采曾说:
“He who has a strong enough why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在我看来,先给一件事情赋予某种意义,往往比做成这件事情本身更加重要。
这就好比你在自己的心智里安装了一款GPS,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险阻,你始终可以寻回出发时的方向。
举个例子。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功能上线。身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抢先注册了两个号。(毕竟,错过了微博,不能再错过新一波的发财机会)
然而,注册完以后我迟迟不知如何下笔,后来这个计划索性被繁杂的工作挤兑没了。
过了两年,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是某某公号发家致富的故事,于是我又心动了,连续注册了3个号,直至达到一个手机号码捆绑公号的上限——本号是2016年注册的最后一个。
如你所料,当时很多人都说微信风口已过,新的公号再无出头之日。
虽然我也早已不抱希望,但还是硬着头皮在2016年春节后发表了第一篇原创文章。
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大大影响了我对写作的看法。
文章发完后时隔两日,有位读者加我微信留言:“谢谢你的分享,你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独立思考的力量,期望你一直能够坚持下去...”
正是这句朴实的话,让我在鲜有人阅读的情况下坚持了33个月,平均保持每周1~2篇的原创文章,倒逼自己每天读书。
所以你看,当你把一件事情的结果仅仅定义为“发财出名”的时候,它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因为眼前的短期困难会让你心生质疑。
但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重新定义”,比如我把写作看成是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桥梁,并设定了一个“小目标”——同10万职场人一起学习独立思考,于是我相当于拥有了一种长期承诺,它会帮你无视任何困难。
所以,当我过了30岁以后再做很多选择的时候,首先会关心一件事情的mission,好比面对新人的时候,我总会多问一句:
“这件事除了赚钱以外,你认为它还有别的意义吗?”
毕竟,马克思·韦伯曾说过:人,是唯一被意义而驱使的动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