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来自父母的爱是对孩子心理层面滋养的能量来源,帮孩子构建安全感和归属感。
安全感的来源
早期的母婴联结,和妈妈的安全依恋关系,就是孩子骨子里的自我感觉良好。
0~6个月是婴儿和母亲的共生阶段,心理上是一体的。婴儿心里都有一个理想化的母亲。妈妈温暖的怀抱、爱抚、抚育会促进和孩子的依恋关系。
共生期的宝宝心理上需要无所不能感,这个时候的宝宝最好能被“无条件”满足,因为这是宝宝人格构建的基础,是宝宝心理能量的源泉。
及时的回应,抚摸,拥抱,宝宝在养育者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构建安全感。
如果妈妈总能敏锐的觉察孩子的需求,及时满足她,孩子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就是,妈妈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我是值得妈妈爱的,这样孩子就会放心大胆的探索环境。
相反,如果妈妈总是忽略孩子的需求,或者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式就可能是:妈妈不靠谱,而且我不值得妈妈爱,有什么事也指望不上她,孩子就会形成回避型的内部工作模式,试图远离别人。
具有安全感孩子的特征
1.情绪丰富,不会压抑自己,能自然的表达情绪,无论是高兴愤怒,伤心不满等,都不会因为担心负面评价而刻意隐藏情绪。
2.有主见,敢于大胆发表意见想法,听到自己不赞同的想法,也敢于拒绝和反抗。
3.有稳定的依恋对象,喜欢和依恋对象亲昵,也能从依恋对象身上获得情感安慰。
缺乏安全感孩子的表现
1.缺乏信任:无论对环境或是对人都缺少必要的信任,总是觉得环境和人是不稳定的,随时会变卦。
2.总是担心,担心随时有坏事发生,担心依恋的人很快就会离开,担心会失去所有的爱,因而表现为精神紧张,不活泼,没心思探索玩耍,表情不放松,缺乏那种属于孩子的“灿烂笑容”。
3.可能会故意封闭自己,也可能会特别乖巧,挖空心思去讨好他人,也可能会有社交问题,因为他们总是不信任,所以会用防备而不是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人,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无法和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很难有好朋友。
什么样的教养环境能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成长的环境应当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1.彼此的照顾者应当稳定,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的照顾着。
2.家长情绪要稳定,家长情绪稳定,家里气氛就会和谐安稳,孩子就可以毫无负担的把全部能量用来向外探索。
3.家庭教育的规则要一致,有了持续统一的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规则,孩子就可以形成一套预判标准,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并据此去调整自己。
4.父亲应当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中来,父亲是孩子主要的依恋对象之一,父亲对于孩子情绪和社会幸福感的发展至关重要。
安全感的建立,孩子越小越好。但也并非完全不可逆,成年人想要找回安全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爱孩子就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是可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