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前两个月的时候,我尝试用图画配以简单的文字给宁宁写信,描述我观察到的她,或者表达我对她的赞美。比如,她今天自己主动吃饭了,我就特别随意地画出一个正在吃饭的小女孩,然后旁边再随意画出一个微笑妈妈的形象,给妈妈前面画出一个特别突出的大爱心,最后,用汉字写出:宁宁自己吃饭,妈妈很开心。
把“信”折好,把它藏在她的枕头下,在宁宁睡觉洗漱完上床后让她找出来自己念。一开始只有第一次是我告诉她的,后来,每天都会翻翻枕头下找找,原因在于孩子真的喜欢这个游戏。两三天过后,宁宁开始有事没事拿笔自己画画,自己书写,然后家里出现了一堆“信件”,每天宁宁也会通知我去找找自己的枕头下面。我干着活儿的时候,会不听地感谢我参与她的“游戏”。我要找不到,她还会鼓励我:妈妈,再找找,很快就找到了,要坚持。
就这样,她理解了书写的意义。
以前睡前,我会给宁宁讲故事。随着她对文字符号有了关注,我开始停止了。我调整成了,我看我的书,让她自己随意。但是,家长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会学着我的样子,找一个软软的靠枕放在枕头上,然后拿出我给她讲过的书随意翻,直到把一摞书翻过,她就会开始跟我抢我手里的书。第一次跟我“抢”书,我特别强调,这是大人的书,都是汉字,你看不明白。然后,她凑到我身边看看,用手一指:妈妈,我认识这个“人”……
再后来,我在家里挂起了识字挂图,有一天,宁宁忽然就拉着我说:妈妈,这个第一行的字,我都认识。她显得自信而骄傲地开始扮演老师,让我扮演她的小朋友,教我这个“小朋友”认字。
在爱上阅读之前,看图,识字,理解并能从生活到书籍,再从书籍到生活,来去自由穿梭。我想这是阅读的意义。
阅读速度这件事上,人类势必得输给人工智能了。但是,书籍作者灵魂里,态度上,精神深处的内涵,人工只能是否可能像人一样共情,和人类同频呢?
这周,我给宁宁报了识字课,我只是希望孩子能快速积累汉字,开始独立阅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能够挖掘阅读的深度,成为有思想的人。
这是一个先培养识字能力,再发展阅读兴趣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