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作者: 豆小妮 | 来源:发表于2024-07-13 09:52 被阅读0次

    以前来都江堰,是朋友带着看的,时间太久了,记得是在地平面上远远的看着鱼嘴把河水分流。这次导游带着家长和孩子们看的都江堰更全面一些,而且面貌已经改善的完全不一样了。

    这次对于都江堰进行了重新的认识,由于导游的详细解说,知道了个大概。

    我们验票进到都江堰里面,看到围了一圈鹅卵石,中间还有四根大铁柱子,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导游就这个地方进行了解说,而且这个围了一圈的东西都有名字,也是都江堰治水的重要工具。

    中间的是四根卧铁大柱子,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在海底看中的那根定海神针一样,稳稳的固定在河底。它主要的作用就是当河流经过的时候会留下许多泥沙,泥沙会越来越多,超过一定界限的时候,就需要挖泥沙,而挖到什么程度合适呢?就要看这四根卧铁大柱子圆中心的那条定位线,挖的这个定位线的高度时就可以了,所以说它是挖泥沙的定位工具。我们远远的看着那一圈围着的鹅卵石被竹片儿捆绑着。它的名字叫竹笼,实际上就是为了拦住泥沙,防止泥沙冲过来的太多,但它中间会有缝隙,所以泥沙也会从缝隙中流进包围圈。当然在外层还有用竹席铺上的泥浆,流过的水会先通过这些竹席进行一遍过滤。包围圈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三角形的木头堆,它的名字杩楂。因为是三角形扎起来的,所以比较稳固,放在外围用来挡水的工具。看看这几个原始的治水疏水的工具,感觉古人的智慧真的很神奇,全是就地取材,各取所长,看着简单,又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在没有高科技的时代,仍然能把河水梳理的那么好。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治水不用堤坝,是这里独有的特点。它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在天气干旱的时候,可以为万亩农田进行灌溉,也可以在洪水泛滥的时候进行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当然四川各地的老百姓饮用水和发电也是这里提供的。

    都江堰坐落在岷江上,有三个重要枢纽,我们按照顺序参观了宝瓶口、飞沙堰和鱼嘴。

    据说是秦朝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导游讲李冰其实没有儿子,但传说下来都是李冰父子,为什么呢?因为古代讲人无后为不孝。而李冰在治水方面的贡献使人们对他很尊敬,所以请上天派了二郎神来协助他,把二郎神当做了他的儿子李二郎。当然老百姓把这些都神化了,具体真相是什么,我们也不去追究,就听着好玩罢了。

    这天到都江堰,雨一直下个不停,可是来参观都江堰的游客热情丝毫不减啊,我们过索桥的时候看着前面满满的人,打着伞,穿着雨衣,排着队,大家不急不躁的听着各自导游的讲解,过了桥就看到了第一个重要的工程宝瓶口。宝瓶口,起到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像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从上面看它像瓶口,用了八年才把山凿开一个口子,所以叫宝瓶口。首先能够看到山上刻着两个字叫离堆,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与其山体相离,所以叫离堆。山一边是旱地,一边涝地。

    第二个站点是飞沙堰,地面与水的位置不深,2.14米,当内江水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溢出来,起到泄洪的作用。还有岷江从万山丛中奔流而来时夹杂的大量泥沙和石块,顺内流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这个时候飞沙堰就可以起到排沙的作用。之前说到的那几个治水的工具在这里都有体现。所以说,飞沙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泄洪和排沙。

    “深淘滩,低作堰”就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这句话在读华为的书籍时经常能看得到。

    最后一个到的就是鱼嘴了。这个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窄一些,这些水在天旱的时候就可以流入成都,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外江水河道比较宽,可以直接排出外江,流出成都,这样在洪涝的时候能把多余的水分流出去。因岷江上游是s型,会在拐弯处形成漩涡,把泥沙卷到表层上来,再排沙出去,所以把这种原理称为四六分水,二八排沙。

    通过都江堰的参观,看到了中国伟大的工程,从历史到当下,一代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抗争和延续。

    索桥 宝瓶口 飞沙堰 鱼嘴 四根大卧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江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f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