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20几岁的时候,就收到过一条影响我终身的建议:不要盲目地适应环境,因为你适应的哪个局部环境,说不定已经不适应大环境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行业决定职业”,如果你行业选错了,再怎么死磕,再怎么专注也没有用。我的建议是:不要设限,全面撒网,重点培养,不要死磕,不要专注。
2016年呢,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过往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都是我们想出来的。这彻底颠覆了高中课本里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现在是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尤其是接触了王阳明“一切心法”的观点和稻盛和夫说的:心不唤物,物不至。所以我坚信:思路决定出路,大部分人都输在了思考上。
虽然思考最重要,但是光“坐想”没有屁用,我们大部分人是很难靠“思考致富”的。我可能是因为资质太差,连个大专都没考上,所以我在20出头时顿悟到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人生观:看三步走一步的人终究要输给走一步看一步的人,说一千道一万干才是硬道理。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我才把我们社群名字定为『践行』,所以在我公司的《家训》里压轴的一条是:听话照做执行。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总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
很多人觉得说人傻钱多速来,怎么可能呢?你那么聪明为什么没钱呢?我经常会讲,你不要太聪明了,不要去思考,放松自己。因为你的层次太低。你站在山脚下跟山顶上的人说你看到的都是错的,那根本没有说服力。所以大家要停止思考,要开始行动。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有原因和道理在的。如果你现在觉得现在的境况不如意,那就证明你的思想都是错的。一件事做一年还没有什么成就那就不用再做了,肯定是思路不对,不如挪一下:人挪活,树挪死。
我真的认为:小富靠拼,大贵靠命。成功的关键可能是一个风口,一个好的机遇,并不是因为专注。当年专注做手机的那么多,最后只活下来了一两家。那是因为专注吗?可能只是在其他某一方面的判断是对的。就像我觉的2017年内容创业和社群经济是个风口,所以我做了『践行』随便做做月入1万很简单,还是印证了我的“行业决定职业”的观点。
我们的『践行』写作成长社群算是『得到』学习小组做的最好收费社群,从众多的模仿和抄袭上就能看的出来:『践行』社群其实是走在前面。这与我一开始就想做品牌很大的关系,没有品牌是靠投机取巧炒起来的,所以我一开始就设计社群Logo、录制音频简章和视频简章以及未来App开发、还有组建的万能团队。做营销10年我深知:做营销,慢慢来,比较快。我觉得做PR是个长期的过程,真正的内容沉淀是最重要的,要长期在用户心中形成固定的形象。所以『践行』在运营时:不鼓吹粉丝,不做互动,不做点评,因为这就是“浅薄的粉丝成功的传播”路径,我深知:『践行』可以鼓励他1天、2天,但是做不到鼓励他1世,如果一个人从内心没有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那我就是天天给他点赞也没有用。『践行』提倡的是深度运营高品质的粉丝,减少无脑粉丝的吸收。没有品牌是靠投机取巧炒起来的,而是靠积累做起来的。『践行』真正的财富是:每天坚持50+字的人,这些人在『践行』300天以后,一定会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在未来的600天、900天肯定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所以:慢慢来,比较快。所以『践行』核心价值观就是:定投,每天定投一点点,慢慢地做积累,虽然你积累长时间之后,别人也有可能会颠覆你。但是我们写了这么多的文章了,你是颠覆不了我的,咱们有自己的内容基础在这里。

接下来我吐槽个现状,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因为之前就有人跳出来骂过我。我吐槽就是“进步婊”:每天拼命的学习,拼命的进步,总觉得“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总觉得“依法可以治国”,每天早上拿起小米手机,听着罗辑思维,谈着雕爷牛腩吃着黄太吉,谈着互联网思维,就是现代屌丝的标配,社群的“Loser安慰经济”。而『得到』和『罗辑思维』恰好抓住了大家“上进”的心理:我们只是以为我听听罗胖的演讲,一字不差地读读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就可以改变命运实现财务自由了。
包括我自己都深刻体会到:现在社群最大的一个市场我们称之为“Loser安慰经济”。你去花199元订阅了1个名师,整天听互联网的顶级趋势,就觉得自己这几年在掌握着宇宙终极奥秘的过程之中。就觉得我和时间做朋友,早晚有一天我就可以融资上亿了,这就是在安慰loser。
关于『罗辑思维』和『得到』从情感上我是持感恩态度,但是在接收内容时,一定要站在局外人角度:『逻辑思维』和『得到』毕竟是盈利机构不是学校,所以它们自有一套商业逻辑在“套路”着我们。真的,现在有很多人都被麻痹了,一直在学习。学习其实更是一种心理安慰,就像考研一样,那么多人考研真的就是想研究学术吗?不,是因为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为了缓解就业,才去读研。就拿我们『践行』社群来说:50%的人交钱过来并不是想写作,他交钱过来就和买书一样,反正买了我也不看,但是不买感觉我就落后了。我买了之后就赶上了这个时代了,我在积累。
之前有个段子说:每天早上拿起小米手机,听着罗辑思维,谈着雕爷牛腩吃着黄太吉,谈着互联网思维,就是现代屌丝的标配。就是这东西安慰了他,让他觉得可以帮助他完成逆袭。
其实我太明白了:逆袭真正的核心在于做,在于所做的行业,不在于学习和思考。就像写作的秘诀在于写,在于写作习惯,不在于怎么写和写什么。因为胡说八道的人太多了,你没有能力去分辨。等你学个一两年,时代的风口就过去了。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不管什么东西出现都不要先去质疑它,先试一下,『践行』就是我试一下的产物。

一个人的成功是很多因素决定的,而不是1+1=2这种推演出来的。需要的是一个机遇和判断,而具体是什么方式可能没什么关系。
『践行』倡导的是营销规范化,按照套路来执行。我的套路就是慢慢做,等爆发,重运营。以前的营销渠道很集中,而现在很碎片化。因为现在媒体的背书能力变差了。所以只能靠运营,就是我跟你面对面的推荐,然后把你完全洗脑成我的客户,你还会帮我做推荐。这就是现在“万能团队”的来源,包括我今天倡导“推荐活动”:每推荐一个用户开启“每天50+字『践行』之旅”就奖励1本纸质书。
像我这样出身的人来写作,就是靠积累。因为写作短期很难见效果,很枯燥,所以大部分人放弃了。然而『践行』这样运营可以沉淀一些真正有需要的人,然后去做这些人的深度运营,成立一个营销社群,做产品的研讨方向等。重运营,产品好了,口碑传播就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