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忆郭奉孝,谁人还记荀令君?”这位同郭嘉一样拥有者格外出色的才能谋略的魏国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著名战略就是荀彧提出的。
荀彧为曹操击破了袁绍。当时的曹军已经击败吕布,平定了徐州,且曹操在善于集中兵力,速战速决,因此曹操的实习逐步变强,有了与袁绍抗争的基础。当时的袁绍可以说是北方拥有最强大的势力的军阀。于是,曹操的大臣们在是否抗袁这个问题发生了争辩。其中孔融就表示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认为袁绍实力雄厚,恐怕很难战胜。但是荀彧却认为,袁绍的兵虽然很多但是法令不严,内部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加以利用的话,就一定可以战胜!”荀彧的这一席话,有理有据,由此坚定了曹操要战胜袁绍的信心。之后,官渡之战爆发。当时的曹军粮食不足,士兵疲惫,于是曹操打算退守许昌。荀彧却劝说曹操,表明厉害,表示双方对峙已久,先退的一方必定会处于被动。现在我们已经把敌人的底细弄清楚了,此时正是最好的机会,不可以白白失去啊。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坚守等待时机的出现。不久,袁绍的大臣许攸因家人犯法而入狱,于是许攸大怒转而投奔曹操,根据袁绍的兵力安排为曹操出了偷袭乌巢的计划,因此曹操大胜,歼灭袁军7万多人,把袁绍打的落荒而逃,这一战也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令人最为惋惜的是其未能得志。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史书上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