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留守儿童折射出孤独、贫困这些问题,更多的还是教育问题,当然最重要的也是它了。除去那些因贫困不能上学的孩子来说,也许校园会是他们最后的乐园了,这里的校园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小朋友们只有周六周天才会回家,其余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可以说学校就是这些孩子的第二个家。
犹记得村里的孩子从学前班就开始寄宿制生活,开玩笑吧?没错六岁的孩子从此时将开始他们长达十多年的寄宿生活,真正才是学校是我家啊。很多父母无可奈何却又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学校划区、集中管理这样的原因,一个镇子就一个学校,来自四面八方村里的孩子当然只能选择寄宿了,大一点的孩子还好,可那么小的孩子便是无法自理,幸好还有宿舍阿姨的帮忙。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有条件的父母还可以中途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宝宝,没条件的便也就算了。或许我的哥哥姐姐都一直信奉散养吧,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到初中,初中毕业之后有人辍学,有人升学,便又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了。
而我的堂弟便是其中之一,提前辍学了。初一都没有上完,死活都不再去了,这个时期最为叛逆,把书全撕了,任被何种劝说,唯独一个信念:死活不上学。姐姐也让我劝过他,开始我还是本着一份希望他好好念书的愿望,可是后来我劝说之后还是放弃了,隐隐约约知道了一些原因:男孩子本来就不喜欢上学,成绩没有很好,结果他们老师就又是打又是骂的,当然打也是老师惩罚的一种方式,即使没有很严重,可是孩子在心理怎么想,你天天被骂蠢,被骂傻再加之以体罚,本来叛逆和自尊心就强,每次考试差了,便会得到这样的待遇,那就只有破罐子破摔了,反正也不想学免得受气,干脆不读了。所以,他现在自然外出打工了,15岁在古代确实独立了,但现在,他也不知道未来怎样,至少学历在初中这样的事实不会改变了,又是几代人的反复啊。如果他将来后悔的话,那么谁也不能帮他。
其实我的表弟和我上的是同一个初中,我也是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寄宿了。我们的初中,在整个镇上就那么一所,即使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比如城区里面,显然不可能了。教学水平一般,一般到升学的时候也就几十人,而最后真正上大学的则又缩减了一半,可以找到好高中最后考上好大学(至少应该是我们眼中的一本吧)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可见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了吧,当然我不是否定没有好老师,只是好老师都渐渐被调到了更好的学校。曾经我们的初中还是有高中的,在那一片可是一个“贵族级”学校,也曾出过清华北大的人才,可就像我说的那是以前,浩瀚还不提当年勇呢,何况学校呢。而到我表弟的时候,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比起我们都差了一大截,可是恶习却是有增无减啊,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出何种人才可想而知。
在农村,这算是中上水平的教育资源配置尚且不如人意,再想想比这更差的地方呢?交通不便,校舍简陋,有愿意留下的老师都是阿弥陀佛,这样的才叫奉献,才当得起最美乡村教师这样的称号。而我们每每看到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都无比崇拜,在自己的内心激荡了一股浪潮,可是浪潮之后呢?他做他的,我们依旧过我们的小日子,现实只是一时喧嚣之时曝于聚光灯之下,喧嚣之后,便尘归尘,土归土了。
这算是极其特殊的例子了,在乡村教育中有的大多还是像我学校的老师,也许平平淡淡,教书育人也只用三分,剩下七分也是浪费,反正都是朽木,他们雕起来也费时费力。相对来说,他们的工资也是低得可怜,有些四五千的还好,而越贫困的地方越少,有些老师甚至几百块钱,不是还有媒体报导过吗,事实也确实摆在眼前,可是这样的待遇公平吗?不公平,然而有什么用呢?我曾经看过一张图表现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一边是北京的商务中心CBD,一边是云南元谋乡村,黄沙满地,满目荒夷。巨大的贫富差距拉开的何止是人何止是人,而是人心啊!
所以,同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工程师,难道不应该同工同酬甚至更甚吗?他们在乡村默默奉献,没有了前程似锦,没有都市绚烂的色彩,终其一生都在奋斗这样一件事,至少在金钱上应该给予他们尊严,钱可以给到的满足和一些基本的物质需要,为什么就不能给呢?大总裁、白领的工资那么高,可是老师呢,兢兢业业地奉献也不一定有什么更好的发展,谁愿意?久而久之,那份最初的真心还剩多少,加上农村的教育环境和生源的问题,有的从野心勃勃、大展拳脚到灰心丧气、得过且过,到底还不是失望吗?所谓的发展难道是让我表弟这样的例子成千上万吗?我想举一个例子,初中时,我有一位特别年轻的班主任,刚刚踏出校门,来到学校就当了班主任。期间还有一小段插曲:因为某些原因,班主任换了几次,本来是他,最后也是他。但是他说了一个事实,校长怕他初来乍到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刚来就走,所以不敢让他当班主任也是怕我们总是换班主任会毁了我们的前途,可见我们的校长还是非常负责任的人。不过他最后还是留下来了,也许他甘愿接受这样的历练还有这样一群孩子呢?他就是那种一心向善,认为所有孩子都是好孩子,应该耐心去教育,不应该体罚什么的,这样的理念根本真的就是很正确啊,刚出校门,想法很天真,人很温柔,很单纯。可惜这样的老师就是容易被学生欺负,初中生又是非常顽劣的,加上那个班学习风气是最差的,不交作业、不听课就是家常便饭,可是还是非常耐心的对待这群孩子。我当时是非常欣赏他的,初出茅庐,认为孩子都是没有什么错的从而用心去教育,并相信总会有改变的那天,和其他老师截然相反,可是又害怕,尽管这样,也仅是他一人之力,何以搅动这池死水呢?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变,至少我还是希望他保持一点初心吧,这将是多少人的幸事,可也仅仅只有这样的少数人罢了,有些问题到底是积重难返还是居安不思危?不得而知。
不仅仅是我的初中班主任,还有许多人是像他这样的可还是有不同之处。有些学校还设了特岗教师这样的职位,是期待更多的人去支教去奉献乡村教育事业。可是现实是怎样?很多人愿意去也有这样的心,可是去乡村意味着什么?低廉的收入,艰苦的环境以及不确定的各种事件。就拿我自己来说,大学毕业之后,我很乐意支教,很愿意给他们带去知识,我也深知他们渴求知识,渴望外面的世界。可是这仅仅一年或者更短的时间的话,我请求你别去了,你何苦去伤害他们呢,你带去了希望却有戛然而止,还不如从未带去过希望来得好,也不要你去做那些表面的功夫,不需要去捐多少东西,而是真正的去教育,更不希望你把他们当做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为了在简历上写上那么一笔来证明你的善心还是爱心吗?大可不必了,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抱着善意去的。可转念一想,我也是父母辛辛苦苦供出来的大学生,他们难道就为了让我去农村当一位老师吗?谁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呢!有个好工作,月薪上万,有房有车。而我,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我愿意这样吗?我愿意去当老师,可我不愿意默默无闻,我的理想和抱负不允许我的无能。尤其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希望做出一番事业本就无可厚非,结果你让我去当老师,即使去当老师也愿意往城市里面走,乡村还是处于空窗状态。你让孩子辜负父母的艰辛培育和他的抱负这本来就是错的,而且还非常残忍,你让他们无法用知识好好的改变命运,那么读书的意义在何处呢?不要告诉我年轻人不要惟功利主义,那些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大多人还是自私的,如果连自私都无法满足的话,如何满足无私呢?
那么我们应该这么做才能让那些人愿意去当老师并且在当老师之后心甘情愿的奉献,愿意用尽全力去教导和关爱自己的学生呢?一是高新加之,简单粗暴却又实际得多。教师是个高尚的职业可是却没有什么存在感,乡村教师更甚,并且受不到尊重。如果像人们谈起古代孔夫子那样,人人都是孔夫子的话还有谁会不愿意呢。二是尊重许之,既是尊重也是尊严。没有被尊重刷不了存在感,工资连个普通工人都不如,我愿意吗?不愿意,你给我颁几十个最美乡村教师有什么用,我高兴了一时,我高兴得了一世吗?好说回到高薪加之,什么样的算高薪?月薪过万算不算?简单来说不算,厉害的人月薪三四万都有,可是放在乡村老师身上呢?月薪一万,什么感觉?天上掉馅饼啊,我的老师快退休了,职称评的也比较高,月薪也没有过万呐,可想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在一个生活水平不是太高的n线城市算是高薪了吧!以前有人提到高薪养廉,我其实挺赞成的,可是舍得花几十万养的清官难道比不上几万块钱养的灵魂工程师吗?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不论从经济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都是非常划算的,还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啊。
只有这样才有像我这样的大学生考虑去做乡村教师。是的,是考虑而不是决定,纵使薪资很高了,仍然有人不愿意,因为那个职业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如果教师这个职业可以像明星一样放在聚光灯下接受检验,一论是非功过的话,我想,没有谁是不愿意的吧。更多的还是赋予这个职业的尊重,单独就因为你的职业而得到了荣耀,就像国家主席、影视明星、CEO这样的职业,除了上赶着去还有人会拒绝吗?
也许我今日之言会成为废话,会过时会变LOW,但是却是真心之言,为了许多孩子的未来,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也许只是偏安一隅,但也能有所思考,只希望以我的视角来做哪怕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