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良同志是土生土长的沙家浜人,虽然家庭出生贫寒,但是他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尤其在写作方面天赋异禀,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宣读,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而且他的语文老师又对其重点提携和培养,所有这些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他的发展空间。
徐耀良在完成学业后,接下来就参加农事劳动。虽然那时候他年龄还小,但干活时还特别要强,譬如在做挑河泥的农活时,他始终坚持和叔叔伯伯们干一样的重活,说实在挑河泥这种活计连壮汉都感觉非常累人。大人们多次劝他说,“你人还小,畚箕的挑子里就少装一点泥巴”。但是他总是铆足了劲,坚持和成年人一样把河泥装满了挑子。因此,大伙都夸他小小年纪志气高,长大后一定有大作为。与此同时,每当夜幕降临,他家的茅草屋里,徐耀良身边总是聚集很多热爱文学创作的小青年,在煤油灯下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创作的奥秘。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徐耀良的文章就经常出现在高端媒体上。于是,徐耀良会写文章的美名不径而走,家喻户晓。
时任沙家浜镇政府的王欣书记,知悉徐耀良写文章的功力随即提升他为镇政府的“一支笔”负责新闻报道。同时,他也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艰辛而又让人们仰慕的道路。
徐耀良曾经担任沙家浜文化站站长、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常熟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沙家浜分会秘书长等职。他爱党爱国爱家乡,他用手中的笔书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沙家浜革命根据地当年无数英雄人物同国内外反动派斗智斗勇浴血奋战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他用手中的笔热情颂扬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他用手中的笔尽情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到处一片新气象。
沙家浜有着悠久文化底蕴,是明末清初藏书出版家毛晋的家乡,也是新四军抗日游击根据地。徐耀良从小就受到中华文化的耳濡目染,因而,他对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烈的向往。
自从他初中毕业踏上社会后就经常听到一些老农民讲述革命前辈们的故事。特别是他所在的村庄里曾经有一位名叫石楚材的革命烈士牺牲时才23岁。同样,还有好多同志牺牲时年纪都很轻。
徐耀良对这些革命先烈非常崇敬。因为,他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无数英雄人物的感召下,他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一定要下决心把那些光辉灿烂的中华革命文化发掘出来,发扬光大。这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重任。
正如徐耀良同志所说的那样:“我是饮着昆承湖的水,吮着芦苇荡的风成长起来的。”作为党员作家他多年以来一直痴迷地投身于收集沙家浜革命历史资料这个繁琐的工作中去。他常年利用业余时间不辞劳苦地走村串巷寻找当事人或者知情人向他们征集革命历史素材用以著书立说守护红色文化。
例如:徐耀良的长篇纪实小说《一世情缘》中生动地刻划了在抗战期间赵健带领全班战士英勇杀敌的故事。他这样写道:赵健在一次战斗中光荣负伤,幸亏当地群众翠花和她母亲王大妈,把浑身是血的赵健抬到家里。经过母女俩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他身体日臻康复。同时,翠花和赵健这对年轻人也互生情愫。相约在抗战胜利后能结为秦晋之好。岂料,自打二人分别后,他们俩人在漫长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彼此的消息。翠花、赵健他们那时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那种局面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革命先辈不惜流血牺牲打江山,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广大读者在流连这些情节后在心中都会升起由衷的钦佩之情。自从赵健因战斗负伤遇到王大妈及翠花母女俩的救助,到伤痊愈归队这个时间段里赵健和翠花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憧憬。由于他俩分别后一直杳无音信,翠花在苦等其多年后,抱憾另新择偶。因此,他们的初恋就永远地留存在历史的长河里……直到解放后赵健才探知翠花的这些情况时觉得是自己亏欠了人家。但是这些都是时局决定的嘛!赵刚的后续情况又怎么样了呢?作者在这里没有叙述。作者的目的就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并把这个创作权交给广大读者,无疑大家都会作出应景的推断,想必这才是作家别出心裁的艺术设计。
《太阳照在昆承湖上》是徐耀良同志不久前的一篇力作,他用瑰丽多彩的笔墨对昆承湖作了生动的描述:“昆承湖,一个美丽的小湖。她离我家仅一里之遥……我是饮着昆承湖的水,吮着芦苇荡的风长大的”。这些词汇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承湖有着异乎寻常的亲近感。随后他笔锋一转,又着重描写了他从孩提时代第一次来到昆承湖边的情形:“突然西边天空中飘来一片黑色的云,湖面上一下子变得十分地凶残和暴躁,狂风大作雨点席卷而来。汹涌的波浪中好像杀出了千军万马呼啸地向岸上袭来,恨不得把我们一口吞下,吓得我慌忙地逃回了家,可是浑身已经透心凉”。这段文字是作者富有感情地表达了对昆承湖最初的印象。在这里作者虽然笔墨不多,描写得却十分传神。
接下来,作者对昆承湖又进行了寻根问底的描述:“听老人们说,昆承湖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灾难,每年都发大水。总会吞没许多粮田,掀翻无数船只。曾经使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因而,昆承湖在作者的笔下曾经是个十足的害人湖。他在这里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惨绝人寰的遭遇。
自从来了恩人共产党,当年穷乡僻壤的沙家浜,如今也像全国各地一样呈现出喜人的景象。正如作者描写的那样“远眺虞山青青,近顾湖水碧绿”,随后作者又歌颂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诸如:乡村建设、水产养殖一派欣欣向荣的迷人景色。他这样写道:“状元桥、度假中心、宝辰湖庄等等。……昆承湖上碧波万顷的水资源成了国家淡水养殖基地。写到这里,作者感叹到:昔日的害人湖,成了如今的聚宝盆”。至此,徐耀良把“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意景美和盘托出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徐耀良所著的《沙家浜演义》作为章回体小说,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发行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常熟电视台春来茶馆栏目邀请常熟评弹艺术家张小沛用方言每逢星期日开讲,因为整部作品充满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浓厚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演出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津津乐道。
随后,常熟电视台为宣传正能量又以《七月阳光》之徐耀良:余热不止、情难却、潜心创作的专题片,节目在导语中说:几十年,他笔耕不辍。几十年,他默默奉献。有人说他是沙家浜的活字典,有人说他是芦苇荡的牧笛,也有人说他是带着泥土气的作家。但这都不能概括他的全部。他虽然退休了,但他对自己依然有着很高的要求。他说:“我只是想要做点事”。他就是徐耀良,沙家浜镇退而不休的农民作家,一个永葆爱心、乐于付出和奉献的人。
2021年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里,常熟作协为表彰一批在社会上颇有影响力的作家而推出的《我的作家梦》中,徐耀良谈了自己多年以来艰难而执着的写作历程,并且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常熟作协主席王晓明,还在这个栏目的导语中对他作了较大篇幅热情洋溢赞美和期许。
徐耀良多年以来撰写出版了以《沙家浜演义》为代表作的数拾部著作,其中包括长篇小说、散文集、报告文学等等,徐耀良的作品集《沙家浜昨夜风云》荣获2005年度中国作家创作成果奖。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是沙家浜的“活字典“是沙家浜人民的骄傲,也是沙家浜革命烈士的代言人。他以笔名出版的《余光吟唱》诗集也深爱读者欢迎。他还著有其他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题材的表演唱等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
近年来,沙家浜的许多村干部都慕名请大作家徐耀良为他们撰写美丽乡村的发展史,以此来歌颂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片大好形势,以及新农村建设旧貌换新颜的丰功伟绩。著作一经出版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