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自己家孩子“偷”东西了,我们会怎么做呢?带着愤怒羞辱感臭骂孩子一顿?又或是不管怎样先让孩子认错?······一般而言,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偷东西”的内在心理原因,就责怪孩子或者劝说或者强硬地纠正孩子,往往可能会适得其反。推荐阅读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文中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1
前几天在家休息,听到邻居家传来凄惨的哭声,听声音像是妈妈在教训孩子,忍不住前去看看。
当时孩子趴在沙发上,露出屁股,上面还有几个红色的大手印。哭的眼珠子都红了,看到我来,似乎找到了救命稻草,哭的更凄惨了。
我问妈妈:“怎么能这么打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妈妈气不打一处来,一边指着孩子说“不准哭”,一边跟我说:“小孩子不学好,学会偷家里的钱了!今天非得好好教训一顿。”
听到偷钱这个词时,我明白是孩子有错在先,我问妈妈到底怎么回事?
听妈妈说,这不是孩子第一次偷家里的钱了,每次放在枕头下的钱都会不翼而飞,经过询问,才知道是孩子拿去了。虽然不多,但是这种做法在父母眼里不可原谅。
我说:“那应该先问清楚孩子拿钱的原因,钱用来做什么了,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妈妈说:“不打不长记性,这么小就知道偷钱,以后长大了怎么办?”
我没有反驳,跟她讲了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时过多年,但记忆非常深刻。
那年我十三岁,弟弟七岁。有次爸妈不在家,我知道家里的钱放在了哪里,就告诉了弟弟,让他偷偷拿过来,我们一起去买好吃的。
结果第二天东窗事发,我们被爸妈质问,我们站在墙角,弟弟吓哭了,把事情全说了出来,也说出背后的指使是我。
结果爸妈狠狠的打了弟弟一顿,却没有打我。
事后妈妈说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句话:“凡事都会付出代价的,不是你,就是你最爱的人在替你”。
总之,不能因为一件事,就轻易判断孩子的未来。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在我的说情下,让孩子跟妈妈道了歉。
看着孩子委屈巴巴的样子,当妈的也心疼,替孩子擦掉眼泪,一把搂在怀里。
2
有一位妈妈在网络上刷屏,因为8岁的孩子偷了家里100块钱,这位妈妈不仅没有责骂,还帮儿子请了一天假,带孩子去路边捡垃圾。
开始的时候这孩子还挺兴奋,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但是妈妈仍然坚定地带着他走了4公里,捡了一小袋塑料瓶,换了10块钱。
就算只赚了10块钱,孩子也很高兴,但是他累的实在走不动了。他问妈妈:“我们可以坐车回家吗?”妈妈说:“你捡的瓶子够坐车的吗?”
于是,母子二人再度步行回家,孩子到家已经累到不行了,妈妈说:“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吗?你偷了别人的钱,而别人要付出那么多辛苦去赚,要记得,每一个错都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当孩子犯错了,你要告诉孩子:
每一个错都要有人去承担后果,不是你,就是你最爱的人,总要有人为你的错误买单。
等你成长了一定的年纪,不再是孩子了,你就不能再轻易的犯错,因为没有人会容忍你了,要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其实,在孩子第一次偷拿的时候,并不知道“偷”的概念,他们想尽办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却不懂自己的行为是成年人眼里的错误。
有人曾说过:没有人天生是堕落的,只有环境在一直营造坏人,一个人才最终成为坏人。
一时的错误,本可以改正,但往往会因为错误的处理方式,与结果事与愿违。
讲真的,这些年听到过很多因为孩子犯错,被父母严惩的例子。
广东清远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被父亲吊起来抽打,令人触目惊心。
江苏泰兴13岁孩子偷了家里7000块钱,被父亲堵在床上,用竹板抽了一百多下,并拍摄视频上传到网上。
作为父母,当知道孩子偷拿了家里的钱时,有必要知道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偷偷拿钱、拿钱去做了什么、是不是平时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后,就会得出一个正确的处理方法,而不是一昧的打骂和责罚,这种爱太沉重,孩子现在还承受不来。
要知道,人在压力环境下,心理的应激反应有两个:一个是逃避,一个是战斗。逃避意味着不知悔改,战斗意味着把你当做了敌人。无可厚非,无论哪一种都是事与愿违。
4
从某种角度来讲,孩子犯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更是大小错误的累加。
看到有句话说:如果父母创造出允许孩子犯错的家庭环境,那么孩子的精力就会放在改正错误上,积极乐观地成长。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过于紧张,孩子反倒会把精力放在隐瞒错误上,从而延缓甚至阻碍了成长。
在没弄懂问题之前,千万别逼孩子去认错,扪心自问,成年人说出一句“对不起”有多不容易?何况面对的还是气势汹汹的指责呢?如果孩子偷拿了钱,犯下了错。最好的长记性不是打骂,而是教孩子去认识犯错的成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