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国家教育部 科学教育课题组专家 翁亦奇
翁老师认为现在中国最缺少的两种学科:心理学(让你了解人),哲学(让你懂道理)。
先做一个心理测试,请盯着下面的图看十秒。
《22》中国家庭教育必修课: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你看到的图片怎么样?会滚动吗?→滚动越快心理压力越大。这是航天员升空前的压力测试。
*世界上有三种能量:正能量,负能量,真能量(真实展示自己,想就是想,要就是要,不好就是不好,往往只在孩子身上才找得到。)。
*什么是心理?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
有研究发现30%多的孩子有心理问题(成长的一切都和心理有关):任性、娇气、退缩、孤僻、自卑、懦弱、咬手指甲、睡眠障碍、说谎、打架、恶作剧、搞怪、嫉妒、盗窃等等……
《22》中国家庭教育必修课: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为什么孩子有心理问题?
→如果一个儿童无法健康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要原因是受到成年人的压制!可怕的是人们毫无察觉,孩子的主要问题都是父母的原因。胆小的父母,自私的父母,怎么会有胆大,慷慨的孩子?妈妈整天遇到事情就发脾气,孩子脾气能好吗?这些并不是遗传,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蒙台梭利说过:从孩子出生开始的一切都和成人有关。成长的一切又都和心理有关。目前大多家长更多的注重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在其他孩子面前是否吃亏等等。又有几个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22》中国家庭教育必修课: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翁老师提出→儿童的五个马斯洛需求:
1.生理需求:(营养,口唇期)吃的饱,睡的好。过度的满足就物极必反了。如果现在想吃什么就给什么,以后给什么她都不想要了,爱孩子必须要有个度,爱而不溺。
2.安全感:(爱,依恋)到两周岁左右,孩子对父母产生依恋,是孩子最重要的依恋阶段,父母要多多陪孩子。如果父母要离开孩子,要光明正大的离开,不要去骗他、吓他。如果父母很少陪孩子,孩子就会缺少安全感,爱哭粘人,走到哪跟到哪,甚至会影响第三阶段独立感的建立!
3.独立感:(表扬)到三周岁左右,主观意识关键期,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独立感,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让他自己做。在三不伤害的前提下:(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让别人伤害自己)适当的引导孩子,比如:自己穿鞋、衣服等,“带(带领)而不代(代替)”,让孩子具备良好的自立能力和行为习惯。
4.交往需求:(正确引导)五周岁左右自理能力也很强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喜欢自己做,更希望找别的小朋友玩,就进入了对归属感的追求。父母要帮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协作、分享,学会如何和同伴交往,在交往中找到认同和表扬。独立感没建立好,就很难分享和协作(三周岁孩子不要要求他分享玩具,因为归属感还没建立,不应该分享)。父母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在交往中错误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心性成长,如:孩子不遵守规则,不是第一名就生气,想和别的小朋友玩却通过打人追逐来引起对方注意,告诉老师某同学做了坏事或捡到橡皮檫上交老师以求得到老师表扬(老师应该建议他先尝试制止同学,不听再告诉老师;让孩子找丢了橡皮檫的同学,去帮助别人),都需要正确引导。
5.成就感:(自信的来源)孩子可在别人面前炫耀、骄傲的心理表现,什么都愿意尝试和挑战。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
1 .不要一切为了孩子(易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
2 .不要企图控制孩子(易让孩子形成自卑、胆怯、叛逆等)
3 .不要欺骗、恐吓孩子(丧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4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嘲笑批评孩子(易造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心)
《22》中国家庭教育必修课: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五种心理训练方法:
1 .自我暗示法(要经常进行自我赏识,给自己积极的暗示)
2 .集体疗法(有的孩子可能家庭环境不太好,那么就需要在集体活动中从同伴身上获得积极肯定):如上幼儿园就变得听话懂事
3 .情境假设法(讲孩子的问题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分析情境中的事件和结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4 .行为训练法(正向强化,重复正确的,忽略错误的)不要强调孩子不讲礼貌,进门不脱鞋子(让孩子重复做脱鞋子进门,穿鞋子出门的动作形成习惯)
5 .冷处理(不要语言暴力、不要身体暴力)可以照顾孩子心理状态。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不打骂不说教,让孩子冷静下来,再慢慢教导。
我们要重视儿童心理发育,教育不是一味地向儿童传授知识,而是提高一个心智的实践过程,不是灌满孩子水,而是要帮孩子点燃心中的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