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感念师恩”是我的心愿,也是“小主800字打卡不写就出局”群中挑战3000字命题作文的题目。
这个题目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位优秀的简友妹妹洛娃出得题目。
虽然在外陪伴老父亲,但我还是打算挤时间完成。
韩愈的《师说》,精辟总结了作为老师的重要和对老师的尊崇。中学时学习《师说》,心思全在考试上,未得其义;今日读来,感触颇深。
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不管你学什么,不管你上没上过学,只要能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都是我们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这个道理。
人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谁都不可能生而知道一切,再聪明的人也有盲区和困惑,向所有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老师请教,不耻下问,才能学而思,思而悟,才能学有所长。老师,就是我们学之跟之的人,就是引领我们的那个人,他们就是来传授我们道理、讲授学业知识、为我们解答疑难问题的。
出生在我们之前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们多、比我们早,经验比我们丰富,我们后人跟从他们,拜他们为老师,那是应该的;出生在我们之后的人,如果他们懂得知识或道理比我们多,比我们早,我们也要跟从他们,拜他们为老师。
高中时班里补习的几个人,比两位任课老师年龄都大,但是年轻的任课老师经过师范学校的历练,在学习方法、人生阅历、知识储备上都已远远超过补习的同学,我的这几个同学都非常认真地接受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有所获,最后都被中专或大专录取。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我们是来向老师学习道理和知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即使比我们小,比我们懂得多,或者在他所学领域有储备有见解,那就是我们的老师。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和知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是啊,从小到大,被我们称之为老师的有无数位,也许被我们记得的或者目前有交往的并不多,或许是当前我们正在参加的学习班老师,教师节为他们送上一束花,发去一声问候信息,点去一个微信红包或者吃顿饭,送一个小礼物,都是节日心意的表达,但需要感恩的无数位老师会一并记在我们心中。
确实,从小学至今,数不清的老师在我们生命的长河里引领我们前进,使我们由懵懂无知到逐渐了知人生种种。
忘不掉小学时,我的乡村民办老师们的尽心尽责,即使没有标准的普通话,最初的aoe、1+1=2是由他们教授。他们收住了我们在田野里、胡同中野跑撒欢的心儿,该上学时就得背起书包走进学堂,该背诵课文就得读熟背诵,该交作业就得割完猪草去写作业,不然,要挨老师批评;如果做得好,听写生字能全部写对,算数做得又快又准,老师会在课堂点名表扬,这种奖勤罚懒、奖优惩劣的管理激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优良成为我小学时的标签。
初中时转学到教学条件较好的乡中,那一位位优秀的公办老师把我带进一个新世界,作文常常被吴老师抄写在学校黑板上;数学李老师下午放学后日日一道难题,考验学生的解题思路,谁先做完谁回家,我几乎是次次第一名完成;物理老师常常表扬我“过目不忘”,其实我在家做过功课他并不知晓……中考时校区第一名的成绩,校长邀约请见我的父亲,所有这些,增强了我作为农村女孩子的自信,明白了“付出定有回报”的道理。
高中时班主任任命我为班干部,让我在文化功课学习之余,开始琢磨如何和男生干部相处,如何和同学交流,如何在同学面前大胆安排“任务”,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吃苦精神,每位任课老师对我的功课教授和精神鼓励使我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在老师看来本科必定有我,因高考失利走进中专,老师循循善诱,使我乐观自信如初。
中专时期老师的专业课程教授,理论联系实际,为我走进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毕业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引领我入道的师傅都可以称之为我的老师,使我由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中年之后,又逐渐拾起自己的爱好,教跳舞的老师,教唱歌的老师、讲书的老师等等,任何一项业余爱好都有老师的引领。非常幸运的是,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是某一专业的优秀“专家”,跟随他们学习,使我的兴趣朝着专业的方向发展,起点高,动力强,在业余爱好的方面兴致盎然,在走向越来越老的路上,身心状态越来越好。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还要特别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不但教会了我说话、走路,还言传身教,成就了我独立、坚强、勤劳、努力以及与人为善和见贤思齐等等诸多优秀品质,是我一生的财富。
在从日照返程的车上,断断续续写就此文,满满的感恩之情溢满心头,感恩所有文中我点到的和未点到的各位老师,因为有您,有您们,成就了现在越来越好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