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风夹着淡淡的青草香缓缓的飘来,透过半掩着的木窗渗入卧室里。咖啡尚冒着热气,忙碌了一天,所有的烦躁和疲累都凝聚在一首又一首歌曲里,还有这发着嗡嗡声响的风扇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诗了。那时候不明白一个人为什么会望着一轮明月而低头思念故乡,但冥冥之中朦胧的领悟到一丁点道理来,就如那个时候望着在外地工作的爸妈借来的相片而落泪的心情。如今再回望那些年,时光仿佛在弹指挥间让人成长,光景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一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画面和炊烟下俨然的木瓦房了。
安静是最可怕的,我常常这样想,也这样畏惧着。夜晚是一天最安静的时候,当一排排街灯次第的亮起,一场场喧闹渐渐散去,路上的车辆已然稀少,此时的安静像有着神奇魔法一般,催逼着自己去想,去念。思念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像人隔着面纱呼吸一样,窒息不了是因为尚在呼吸,无法顺畅只因隔着面纱。
离开故乡不知不觉十年有余,其中虽每年有回去过,只是来去甚是仓促。还没来得及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秉烛夜游,又急促的离开,惹了一股意犹未尽的愁;家乡的歌曲陪伴我度过最快乐最难熬的日子,家乡的方言更是被我精密的融合在普通话里,以至于每次跟同事攀谈时,他们脸上时常会有奇怪的表情,已屡见不鲜。现在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说的是普通话还是地普话?呵呵,这种带着家乡味道的生活,美到不可言喻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很贴近此时此刻的心情。中秋节不远了,忘不了给亲人拨一通电话,然后听着妈妈说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馅儿的月饼,清口水流得一地都是,朝暮念着亲人,惦记着妈妈做的甜咸口味的月饼,归心似箭。只是为了生活和事业不得不背井离乡,聚少离多。得到父母的一席话,心暖暖的,便平静了许多许多。然而思念却一刻也没消停,它一点一滴的累积成堆,直到相逢拥抱时的那一霎那。
夜更深了,四周充斥着无声的寂静。屋外的街灯更黄了,打开窗,让一帘光亮照进来,心安然了许多。关了灯,蜷缩在被窝里,睡意惺忪之隙又回到童年的那个清晨,微光从瓦缝里泻下映在了书上,一群孩子正大声的朗读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