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3.6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3.6

作者: 静默斋谈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1-23 00:00 被阅读0次

    恋诗的原始资料

    和恋诗歌手同一时代的恋诗原始资料非常稀少,我们现在获得的恋诗文本和音乐基本上都是来自时间相对较晚的抄本。只能假设诗人本人或其他歌手和音乐家是通过流通或抄写单页或册子来收集曲目,而口头传承肯定也是极其重要的方式。大约在1300年由于收藏家、业余爱好者和赞助人的积极性,才开始了文学时代,出现了一些恋诗抄本。但即使是在那时,抄写的文本也远远多于音乐。

    恋诗文本的主要手稿有三部:十三世纪晚期的《小海德堡歌曲手稿》(Kleine Heidelberger Liederhandschrift,学界通常缩写为A);十四世纪早期的带有25幅插图的《魏因加特纳歌曲手稿》(Weingartner Liederhandschrift,学界通常缩写为B);约1320年的《大海德堡歌曲手稿》(Grosse Heidelberger Liederhandschrift,学界通常缩写为C),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马内塞歌曲手稿》,常见的名称还有《马内塞抄本》(Manessische Handschrift)。此外,还有十四世纪中期的《维尔茨堡抄本》(Würzburger Handschrift,学界通常缩写为E),以及许多小型手稿,同样不包括音乐。

    这些只有文本的早期恋诗手稿中,最有名的当属《马内塞抄本》,它的核心部分子大约1300年完成于瑞士苏黎世,当地贵族吕迪格·马内塞(Rüdiger Manesse)及其子被认为是诗集的委托人,故有此名。还有几个附录在约1340年加入到抄本中。这部抄本经历传奇曲折,辗转多处,被德国视为国宝,现藏于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编号为Cod. Pal. germ. 848,因此也称为《大海德堡歌曲手稿》。

    这部诗集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包括140位诗人的近6000首诗歌,涉及十二世纪中叶到成书时期长达近两百年的各种体裁和类型的恋诗。这些诗歌按照作者的社会地位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国王康拉德四世、公爵、侯爵、伯爵、男爵、官员和普通人。每位诗人名下的诗作按照首字母发音排序。前面介绍过的沃格尔韦德的瓦尔特、罗恩塔尔的奈德哈特、汤豪瑟、维尔茨堡的康拉德和“妇女赞美者”迈森的海因里希等著名恋诗歌手都有诗歌入选。除了宫廷恋歌外,《马内塞抄本》还包括一些带有说教意味的宗教诗歌。

    《马内塞抄本》最著名的一面是它包含了137幅彩色插画(另有一幅是草图),每幅插画占据整页篇幅,反映了理想中的诗人宫廷生活,很多插画上绘有诗人的纹章和顶饰。这些插画是重要的上莱茵地区哥特插画文献资料,由四位画师绘制,其中110幅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因此,《马内塞抄本》被誉为中世纪德国最美丽的书。插画中有19幅描绘了乐器和演奏者(另有一幅未完成的草图描绘了长枪比武场景,内有两人吹号打鼓助兴)。其中维埃尔琴(vielle或fiedel)毫无疑问是占主导地位的,共出现了九次。其次是肖姆管(shawm)五次,它的声音类似今天的双簧管,和它同时出现的是小手鼓。此外,还有索尔特里琴(psalter)、风笛、竖琴、动物角、笛子、布桑号(busine)等乐器。抄本中唯一一个实际演奏的例子是维埃尔琴家赖因马尔(Reinmar der Fiedler)那幅画,画中出现了三把维埃尔琴。如果仔细看的话,赖因马尔所持弓子的弓毛是弯曲的,而不是紧绷的,这是不可能用来演奏的。赖因马尔用垂直的方式在胸前持琴的姿势也是无法演奏的。可见乐器的准确性和可演奏性在图中并不重要。

    维埃尔琴家赖因马尔

    对比法国特罗威尔丰富的旋律遗产,早期和盛期德语恋诗(约1150-1300年)的音乐传承极为单薄,只有罗恩塔尔的奈德哈特是个例外。恋诗晚期的最后一些代表性人物,例如蒙特福特的胡戈、萨尔茨堡的僧侣和沃尔肯斯坦的奥斯瓦尔德,才有意识地保存了他们的艺术,将旋律有规律地记写下来,然而这时已经是正在消亡的传统的尾声了。通常是诗人自己准备了这些手稿,后来在工匠歌手行会中,记写歌曲才成为一种惯例。

    《博伊伦之歌》手稿中的少量中古高地德语诗歌、沃格尔韦德的瓦尔特的一首歌曲和佚名之作《石楠上的玫瑰》(Rôsen ûf der heide)是用无音高纽姆谱记写的,但只能主观地译写成现代乐谱。

    德语恋诗的音乐原始资料主要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十四和十五世纪的恋诗音乐手稿。较早一代恋诗歌手(约1230年以前)的音乐出现在《明斯特残篇》中,其中沃格尔韦德的瓦尔特的《现在我对生活充满幸福》保存了完整旋律。罗恩塔尔的奈德哈特的原始资料保留了不少音乐,他本人的真作和伪作共56首。工匠歌手行会抄写的四部主要手稿是《耶拿歌曲手稿》、《维也纳歌曲手稿》(Wiener Leichhandschrift)、互为姊妹篇的《科尔马尔歌曲手稿》和《多瑙兴根歌曲手稿》(Donaueschinger Liederhandschrift),但它们总是看起来不完全可靠。此外还有一些残篇属于这一组。第二组的主体是从“推断的旋律”间接转译来的歌曲旋律。在形式和内容上,它们是特罗巴多和特罗威尔歌曲的换词歌,因此有可能将原始旋律使用于德语诗歌。现在这种换词歌已经发现了30多首,或多或少具有某种把握。第三组是十六和十七世纪工匠歌手的手稿。这些手稿包括归属于早期恋诗歌手的旋律,例如沃格尔韦德的瓦尔特、埃申巴赫的沃尔弗拉姆、汤豪瑟、马尔纳、茨韦特尔的赖因马尔和维尔茨堡的康拉德。但这些旋律明显有所变动并填上了新词,因此也是有问题的,在恋诗学术研究中只能谨慎使用。

    恋诗音乐的总体风格

    德语恋诗音乐数量如此之少和译谱困难,以及不可靠性,不但给现代编辑译写带来困难,也让精确评价恋诗音乐的总体风格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略做总结。

    德语诗歌的重音特质使它更容易使用有规律的节拍,其节奏稳定性和僵硬度与普罗旺斯语和古法语歌曲的优雅的流动性形成鲜明对比。德语歌曲总体上更有棱角,包含更多和更大的跳进以及更频繁的三和弦进行,这可以部分地从它们更多使用五声音阶来解释。恋诗歌手的音乐看起来更接近教会调式,但这种调式化倾向很可能是后世不断修改的结果,而一些较早的歌曲在调式上是模糊不清的。总体而言,除了以上的一些德国特质外,早期恋诗音乐和特罗巴多与特罗威尔歌曲有许多共性。

    鞭笞歌

    中世纪的大多数流行的宗教歌曲都失传了,因为那些有能力书写记录的人士认为它们不值得为后世保存下来。然而,有些德语鞭笞歌(Geisslerlieder)由于和场面壮观的事件有关而被当时一些编年史作者记录下来。

    这些事件兴起于十三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支持教皇的归尔甫派(Guelphs)和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吉伯林派(Ghibellines)爆发了长久的战争,政治、社会和道德环境令人绝望的情形导致民不聊生,隐修士和游方布道者号召全世界通过忏悔来沉思和赎罪。这也催生了一种悔罪者的流浪队伍,他们通过鞭打自己和咏唱赞歌来为世界赎罪。最早是贵族和商人,然后村民也参加进来,随着这一运动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社会底层民众被卷入进来。这些赎罪者的教团被称为“鞭笞派”(Geissler)。他们遵循严格的仪式,身穿赎罪衣,在沉默的誓言下由一名“师傅”带领。在意大利,鞭笞派用拉丁语和本地语演唱赞美诗,但禁止使用器乐和优美情歌。劳达赞歌演唱者兄弟会的一些演唱实践也被鞭笞派采用。

    1349年的黑死病让第二波鞭笞派狂热运动通过朝圣和布道的方式传到了欧洲各地,包括德国、低地国家、英国和北欧,甚至远至波兰。忏悔者们举行大大小小的行进,选择领袖,忏悔罪行,同时演唱和“使劲地鞭打自己”。这种宗教狂热如同瘟疫一样震惊了一些教士,他们记写下鞭笞派的忏悔歌,认为这像瘟疫和其它苦难导致的事件一样值得记录。

    鞭笞者

    士瓦本教士和教师罗伊特林根的胡戈(Hugo von Reutlingen)是一位技术超群的音乐家,也是鞭笞派行进的实际观察者。作为有意识的编年史作者,他第一个精确记录下来他所听到的鞭笞歌,这让他在德国民歌搜集史上占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他也第一个记录下民歌传统中常见的不同诗节的变体,因此他记录下来的十四世纪实际演唱具有独一无二的文献价值。

    胡戈记录的鞭笞歌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在鞭笞派行进或朝圣时演唱的三首,另一组三首是他们在忏悔仪式上演唱的。

    在胡戈看到旗帜和十字架引导的行进时,他听到的是一些旧的广为传唱的朝圣歌曲,它们以某些天主教地区的民歌形式留存到十七世纪。这些歌曲以对圣母的祷告求助和对基督受难的回忆为特征,诗节之间由中间和结尾的叠句连接,如同一首普通歌曲。

    在环教堂外举行的鞭笞仪式期间,也会演唱鞭笞派行进时的歌曲。最重要的一首是七个诗节的《现在恶灵逼近了》(Nu tret her zů der büssen welle),它由最好的歌手领唱,号召人们忏悔和赎罪。除了最后一个诗节,歌曲所有其余的诗节都只使用两个乐句反复吟唱,简单到魔性。在演唱期间,鞭笞者绕圈行走,将自己丢在地上,举手跪倒在地,口中抱怨着世上的魔鬼。

    在鞭笞派活动消失后,这种仪式的一部分留在了大众的记忆中,但变成了嘲讽的对象。例如,在1350年的瑞士,人们在跳舞时唱着一首行进歌曲。其原始歌词为:“让那想加入我们赎罪的人付出再付出,承认并弃绝罪行,神就必怜恤他。”这里被替换成一首饮酒歌:“让那想加入我们赎罪的人带上马和牛,还有鹅和肥猪!我们就这样付酒钱。”

    鞭笞歌是中世纪宗教民歌,其文本表达了鞭笞者特别迫切的需求,这种体裁的特征为歌曲整体在诗节体框架内,而旋律是典型的朝圣和请愿歌曲,很可能是十四世纪宗教歌曲总集的一部分。

    唱片推荐

    标题:《马内塞抄本》——《大海德堡歌曲手稿》的恋诗歌手

    演奏:I Ciarlatani

    厂牌:Christophorus,“entrée” CHE 01382

    唱片简介

    《马内塞抄本》是中古高地德语诗歌的里程碑和集大成之作,包括140位诗人的近6000首诗歌,规模和内容都超过了同类诗集。其核心部分约1300年完成于瑞士苏黎世,委托人是当地贵族马内塞父子。抄本后来辗转于许多王侯之手,最终德国首相俾斯麦买下,保存在海德堡大学图书馆。该抄本以包含137幅反映诗人理想宫廷生活的整页彩色插画而闻名于世,也被誉为中世纪德国最美丽的书。可惜的是,抄本只有恋诗文本,而不包括音乐。I Ciarlatani古乐团从圣母玛利亚坎蒂加和法国特罗威尔尚松集中找到了形式和内容相应的换词歌,使抄本中一些没有记录乐谱的歌曲能够复现。本专辑包括著名恋诗歌手艾斯特的迪特马尔、沃格尔韦德的瓦尔特、罗恩塔尔的奈德哈特、汤豪瑟等的作品。诙谐有趣的演唱和完美的伴奏编曲让人体验到德语恋歌的魅力。

    标题:“时光飞逝”——中世纪晚期音乐

    演奏:Spielleyt,Early Music Freiburg

    厂牌:Christophorus,CHR 77258

    唱片简介

    “时光飞逝”(tempus fugit)是拉丁语谚语,意指在所有时代占据人们生命的时间的本质。本专辑主要收录了一些和时光有关的十四世纪欧洲歌曲,既有纪尧姆·迪费和沃尔肯斯坦的奥斯瓦尔德这样的名人作品,也有佚名的民歌和宗教歌曲,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风格。整张专辑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主题分别为“爱的形式”、“生活的强度”、“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死亡的幻象”,最后以英国十六世纪作曲家道兰德的名作《时光永驻》结束。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曲目是罕见的德语鞭笞歌《现在恶灵逼近了》。鞭笞歌是鞭笞派在行进或鞭笞仪式上演唱的歌曲。当时的战争和瘟疫造成人们对世界末日的恐慌,一些信徒希望通过鞭打自己身体的方式来忏悔和赎罪。“游方艺人”弗莱堡早期音乐团的表演类似民歌风格,配器令人感到紧张恐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2.4.3.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yp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