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典音乐古典音乐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4.3.2

《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4.3.2

作者: 静默斋谈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15:24 被阅读2次

    日课

    罗马天主教会礼拜仪式的主要形式之一的日课是在一天的固定时间举行的一系列礼拜。

    日课的起源

    日课的起源要追溯到早期基督教的习俗,由于屡遭迫害,基督徒们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虑,不得不在夜间举行秘密集会,这种形式称为守夜。起初,守夜只在周六进行,从午夜后开始,直到周日清晨结束。在守夜过程中,信徒们进行祈祷、读经和诵唱诗篇,这些都是犹太教传统,也在基督教日课中保留了下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唱赞美诗这种基督教特有的项目。

    随着君士坦丁大帝313年皈依基督教,基督教礼拜仪式也得以公开化,守夜活动也扩展为三种独立的日课。日落时分的日课称为晚祷或晚课经(Vespers)。子时左右举行的称为夜祷(Nocturn),也被奇怪地称为晨祷或申正经(Matins)。在破晓时和弥撒之前进行的是赞美经(Lauds)。这三种圣事和弥撒一起成为早期基督教最主要的礼拜形式。因此,晚课经、申正经和赞美经是日课中最繁复华丽和音乐性最强的。同时,在前一晚开始举行日课的古代习俗也保留了下来,为某个周日或节日举行的日课总是从这一日的前夜的第一次晚祷开始,直到这一日当天的第二次晚祷结束。

    私人的祭献活动通常白天在家中进行,特别是在和传统犹太教祈祷时相对应的第三时(Terce,上午九点)、第六时(Sext,正午十二点)和第九时(None,下午三点),这些时间点和基督在受难日受审、钉十字架和死亡的时间巧合,因而被基督教所圣化。

    在基督教早期就有一些隐士在沙漠中过着独居、禁欲和完全精神上的隐修生活。六世纪初,西方出现了圣本笃(St. Benedict)建立的隐修院制度。他在意大利中部的卡西诺山(Monte Cassino)建立了第一座本笃会隐修院,并按照所谓的《圣本笃规章》(Rule of St. Benedict)制定隐修院规则,其中的日课条规很快成为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通行标准。在本笃会隐修院,日课是修士们的主要职责,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日课的拉丁语写法officium就是“职责”或“义务”的意思。

    圣本笃会见东哥特国王托提拉

    日课的结构

    在《圣本笃规章》中,每天循环的日课由八种礼拜形式组成:(1)申正经,在午夜后(通常在两点或三点)举行,持续到天亮;(2)赞美经,破晓时举行;(3)晨经(Prime,也叫第一时),上午六点举行;(4)辰时经(第三时),上午九点举行,之后是当天的弥撒;(5)午时经(第六时),正午十二点举行;(6)申初经(第九时),下午三点举行;(7)晚课经,傍晚举行;(8)夜课经(Compline),就寝前举行。夜课经是最后加入这一系列的圣事之一,规模略小于晚课经和赞美经,音乐重要性也小得多。晨经、辰时经、午时经和申初经这几项每隔三小时举行的简短礼拜也称为“小课”或“小定时祈祷”(Little Hours)。白天举行的除申正经之外的其它圣事又统称为“日祷”(Day Hours)。

    日课的重要功能是提供一个吟诵诗篇的场所。从犹太教传统仪式接受过来的诗篇吟诵形成了日课的中心要素。通常在一周的周期内要完成所有150篇诗篇的吟诵。除了诗篇吟诵外,夜课还包括阅读《圣经》中的其它篇章或教父著作和圣徒生平等材料。

    圣本笃将《规章》交给修士们

    在一日的礼拜仪式中,诗篇吟诵的分配主要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按照《诗篇集》编号顺序吟诵诗篇的隐修院版本,由修士和修女举行;一种是罗马教会管辖的大教堂和世俗教堂版本,在每个仪式上要吟诵特定的诗篇。这两种传统在中世纪也相互渗透和影响。

    在平日日课中,每晚要诵唱十二篇诗篇。在罗马传统中,这些诗篇要在一次夜祷中完成,之后接着三次功课(Lesson);在隐修院版本中,诗篇则分在两次夜祷中,每次吟唱六篇,第一夜祷后是三次功课,第二夜祷后只有一次简短的功课。

    在周日(主日),两种版本都更加繁复。罗马版本的第一次夜祷和平日的一样,包括十二篇诗篇和三次功课,然后第二夜祷只有三篇诗篇和三次或更多的功课,第三夜祷包括三篇诗篇和三次功课。隐修院版本也有三次夜祷,第一和第二夜祷各包括六篇诗篇和四次功课,第三夜祷用三首短颂诗代替诗篇,之后是四次功课。

    在基督和圣徒节日的日课中,罗马版本和隐修院版本都是用各自的主日日课模板。罗马版本的第一夜祷只有三篇诗篇,和其它两次夜祷相同。总体来说,罗马版本的节日日课包括九篇诗篇和九次功课,隐修院版本包括十二篇诗篇和十二次功课。

    这样,在一周的周期内,每晚演唱十二篇诗篇的规则覆盖了《诗篇》第1-108首,其中有些可能省略,而第109-147首中的大多数则在晚祷时吟唱,每晚五首(隐修院版本为四首)。诗篇并不包括那些在赞美经和白天定时祈祷时演唱的固定或者变化的改编曲。

    日课的演唱部分的歌词主要来自于《圣经》,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的歌词经常被改编或拼贴,即从不同的段落摘录语句并置在一起,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整篇演唱。这种摘录和组合单行语句的实践称为“诗行的”(stichic,line或verse)。大多数格列高利圣咏曲目的歌词本质上是诗行的。除了摘录或重复这些单行语句,也会增加一些新创作的诗行,由独唱和合唱的不同组合来表演。

    日课歌词的另一重要来源是圣徒生平(vita)。一个特殊的圣徒日日课的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的歌词很可能来自传统上被接受的圣徒生平的叙述,这些也是申正经功课的阅读材料。

    在中世纪时出现了诗体日课(Versified Office),它起源于加洛林时代,直到1500年都很常见。它的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的部分或全部歌词都是诗体的。大多数诗体日课是为圣徒日举行的,但有一些也在特殊的周日或其他节日上举行,包括基督降临节、圣三主日和基督圣体节。

    唱片推荐

    标题:故事——圣劳伦斯和抹大拉的玛利亚日课

    演奏:Schola Hungarica,Laszlo Dobszay,Janka Szendrei(指导)

    厂牌:Hungaroton,HCD 31760

    唱片简介

    罗马时代早期基督教殉难者的生活和死亡的故事成为中世纪时教会注意的焦点,纪念这些圣徒的节日被称为圣徒日。在圣徒日举行的专用日课的一整套圣咏称为“故事”(historia),歌词大多来自圣徒的生平。本专辑收录了关于被炙烤而死的圣劳伦斯和悔过皈依的妓女抹大拉的玛利亚的两部日课的圣咏。前者音乐风格上属于旧罗马圣咏,后者则代表了新的格列高利圣咏风格。圣劳伦斯日课选取了申正经的三次夜祷,包括交替圣歌、应答圣歌、短诗和读经,而抹大拉的玛利亚日课则选取了她涂膏、探墓和报告耶稣复活三个故事场景。匈牙利圣咏合唱团是和奥尔加农合唱团齐名的专业圣咏表演团体,在学者Dobszay和Szendrei的带领下录制了五十余张各类圣咏的唱片,颇受学术界和爱好者关注,可惜该团在2011年Dobszay去世后已经解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唱片中的西方古典音乐史》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er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