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十一 | 吴起“修德政”以及争夺相位
上一篇讲到了吴起的为人,以及吴起的带兵能力。这一篇继续来讲讲吴起,接下来的命运是怎么样的。
公元前三八七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第一件是秦国进攻蜀国,得到了蜀国的封地南郑(今南郑区,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第二件事就是魏文侯去世了,魏文侯的儿子魏击上位,为魏武侯。魏文侯的驾崩,对于魏国来说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对于魏文侯的大将吴起来说,也是一件大事,甚至会改变他接下来的命运。
一、吴起居然劝魏武侯要修德政
有一天,魏武侯跟吴起乘着船沿着黄河而下。来到中流的时候,对吴起说:“美丽的山河多么坚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则借故发挥说:“国宝不在地势险要,而在于德政。以前三苗氏,左边是洞庭,因为没有德政,最后也被禹消灭了。夏桀,左边是河济,右边是太花,伊阙在南边,羊肠在北边,因为不修德政,被汤放逐了。商纣,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常山在北边,黄河经过南边,因为不修德政,被武王杀了。”
吴起也接着对君主说:“由此可见,地位险要并不是重点,而是在德政。如果国君不修德政,那么船里面的人都是敌人。”魏武侯觉得吴起这话挺有道理的,也点头说:“这话说的不错!”
德政一词,在《孟子》当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来看一看孟子是怎么对梁惠王说的。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两段,是较为经典的叙述。归结起来,就是要君主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从而让天下归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天下之王。
“修德政”一词从吴起的手中说出来,是比较讽刺的。上述几篇文章讲过,吴起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也是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对于吴起来说,他本身便不是一个有德之人,却在这里劝君主要修德政,究其渊源,是想在新老板面前,洗白自己吧。
二、吴起争夺国相之位
魏武侯即位后,选了田文作为国家的国相,即丞相与宰相的含义,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吴起知道后,心里是非常不爽的。他找到了田文,说:“我自认为比你强,比你更有资格做国相。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功劳更大。”田文大方地答应了,没问题,要比就比一下。
吴起便说起了他的功劳,主要有三点。
1、论治理三军,让士兵愿意为国家战死,敌国不敢讨伐,我比你强。
2、论治理百官,亲善万民,充实国库,我比你强。
3、守住黄河,让秦国不敢进攻,韩国、赵国服从,我比你强。
关于吴起所说的这三点,田文都笑了笑说:“在这三方面上,我确实不如你呀!”吴起反问道:“这三项,既然都不如我,我都比你强,凭什么你做宰相,地位比我高?”
田文解释说:“现在国君才刚刚即位,且国君还很年轻,全国上下都疑虑国君是否有能力来治理好这个国家。大臣们也摇摆不定,不够忠心。同时,也还未得到全国百姓的支持。在这种时候,你觉得是你有能力来控制好整个局面,还是我有能力来管控整个局面呢?”
吴起想了之后,才知道这并非他的能力范畴之内,就目前的形势来说,他自己并没有处置这一切的能力。而且,田文本身也是魏国的贵族,从身份地位来说,或许会比自己更加合适。
他也识时务,在沉默了许久过后,也对田文说,唉,看来还是您比较合适。
-------------------------
解读历史故事,阅读传统文化,学习圣贤智慧,请点击关注【稽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