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中观人生成长励志读书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复原能力——《另一种选择》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复原能力——《另一种选择》

作者: 一言二丫 | 来源:发表于2019-01-21 20:10 被阅读19次

    如果说《向前一步》那本书坚韧而有趣,那么《另一种选择》这本书,温暖而有力量。

    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丈夫戴夫•高德伯格于2015年5月突然去世,谢丽尔感觉自己和孩子们再也不会有真正纯粹的快乐了。她在书中写道:“我陷入了空虚。巨大的空虚占据了我的心脏、我的肺叶,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

    只要生活于这个社会,只要你感知正常,你就会遭遇到人生的各种危机与不幸。我想,鲜少有人可以完美避开不幸。(如果你认识这样的人,请务必介绍给我认识)

    谢丽尔的朋友、沃顿商学院知名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告诉谢丽尔,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与灾难中复原。我们不是生来就拥有复原力的,复原力需要我们在后天培养和提升。

    本书并没有局限于谢丽尔的个人经历,而是从更广泛的层面去探讨我们该如何克服人生中的逆境,包括疾病、失业、性侵、自然灾害、战争、暴力等不幸。同时,来自不同群体的案例也揭示了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及提升内在坚韧的复原力,并且拥有重获快乐的能力。

    复原力源自我们的更深层次的内在,也来自外部的支持。即便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与不幸,我们仍可能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并且学会感恩,从而获得成长。本书还提供了诸多极具实践性的方法,启发我们积极地帮助他人,培养自己的同理心,乐善好施,教育出更加坚毅的孩子,创建具有复原力的家庭、职场和社区。

    戴夫去世两周后,当孩子们准备参加学校的亲子活动却没有父亲的陪伴时,谢丽尔痛苦地对朋友说:“我只想要戴夫。”朋友说:“既然选择A已经不存在,你就只能考虑选择B了。”

    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面对人生中的选择B,这本书将帮助我们充分了解选择B,向前一步,乐观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失败,重新找到快乐与幸福。

    《另一种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创伤能够带来的不只是消极负面的结果,它还可以让我们化悲愤为动力,变得更好。

    就像书中说的,“追寻人生的第一选择固然最好,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

    当 A 选项不复存在的时候,就要启动该死的 B 选项了。

    没有一条路只通向悲痛,也不止有一条路通向快乐。

    所以,当你遇到逆境的时候,大步向前,去试试B选项吧,说不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即便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与不幸,我们仍可能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并且学会感恩,从而获得成长。

    培养复原力,就是要为自己打气,让自己能够迅速反弹回原来的状态,甚至更好。

    复原力源自两个地方。一个是人的内在,如何接纳事情的发生,决定人的伤口愈合速度。另一个是来自人的外部环境,也就是与朋友、亲人和同事等身边人的相处。

    一、阻碍复原力的3P因素

    心理学家马丁· 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花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已有数百项研究表明,无论孩童还是成人,只要他们认识到陷入困境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错,也不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不会如影随形般相伴一生,那么他们就会更快地复原。认识到消极事件并非个人化、也并非无处不在,更不会永久存续的人,患抑郁的可能性会降低,也会更好地度过难关。

    没有陷入3P 陷阱的教师,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他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成绩也更优异;大学游泳队的选手也因此获益,他们的心率慢了下来,成绩也持续提高。对于业绩不佳的保险销售员来说,当他们不再自我否定,并积极鼓励自己时,不但销售额往往会提高两倍以上,而且从事保险业的年头也要比其他同事长两倍。

    二、如何在创伤中获得成长

    心理学家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创伤的两种可能的后果上——一些人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或者身体功能障碍;一些人则表现出有复原的能力,他们最终会恢复到创伤之前的状态。

    但是,还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性——遭受过痛苦的人有可能复原并成长。幸运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约85%的人都会恢复到创伤之前的状态,甚至比创伤前更加强大。――这里和(美国)M·斯科特·派克杰出的心理医生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分析不谋而合。

    正如谢丽尔在书中所说,面对亲人离世这样的创伤,即使之后走出了悲伤获得了重生,也很难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话。但创伤的确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加强大,创伤后成长的五5形式表现为:

    1.发现个人力量。

    2.学会感恩。

    3.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4.找到更多的人生意义,更强烈的使命感。

    5.发现新生活的可能性,比如选择之前没有考虑过的职业方向等。

    三、个体获得复原力的方法

    当创伤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过分放大了它的影响程度。

    前面已经提到,过度自责,认为创伤将影响生活方方面面,以及创伤将永远存在等消极的想法,都会阻碍个体的复原。我将书中的复原力方法整理成4个方面:

    1.自我同情,停止抱歉。人们很容易把坏事情的发生归咎于自身,但往往这是一种过度自责。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允许自己快乐,是对自己慈悲。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有助于减轻焦虑、提升业绩、缓解情绪反应。在日记中记录每天做得最好的3件事,和每天最快乐的3个时刻,有助于自信力和幸福感的提升。

    2.让消极想法可视化,然后证明那些消极的想法是错的,把“总是”、“从不”这样代表持久性的字眼换成“有时”、“近来”。比如,当你的脑海中充斥着“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快乐了”,”我总是觉得自己能力很差“这些念头时,写出来,然后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你会很容易找到相反的案例,然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念头是如何欺骗自己的。

    3.接受苦难,记录感恩。当我们接受了苦难,痛苦也就减轻了。记录下那些让自己感恩的人和事,可以提醒自己关注到生活中的美好。

    4.来自他人的理解和接纳。经历创伤后,如果有他人陪伴将会让自己更快复原,特别是有共同经历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很多时候,人们不知如何安慰他人,所以选择回避谈论或者消失,而事实上,即使是默默地陪伴,也能给予对方很多力量。

    四、复原力的企业实践

    谢丽尔在《向前一步》中讲述了自己怀孕时才发现工作中的种种不便,于是在企业里设计了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员工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让人钦佩的是,在经历创伤后,谢丽尔也意识到企业应尽到责任,帮助员工获得复原力。

    人们需要在工作中获得理解、同情和支持,那些经历悲剧的员工更是如此。企业也应该在制度上为员工建立安全感,包括提供完善的健康福利、退休计划以及家庭和医疗保障,这些投入也会让员工更加忠诚,工作更高效。

    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一个集体,也会经历创伤、失败,集体如果怀有共同的希望、共享的力量和允许公开讨论错误的环境,将有助于集体复原力的提升。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复原力

    在戴夫去世后,谢丽尔最担心的还有突然失去父亲的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复原力,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接受更大的挑战,掌控自己的生活。

    研究发现,儿童一次能够处理的强烈情绪的量是有限的,悲痛更多是爆发性的,并不持久。孩子有时会通过行为改变和玩耍表达悲痛,而不是通过语言。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树立4个核心理念:

    1.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最坚韧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知道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

    2.他们能够从失败中学习,树立孩子的”成长心态“而非”固定心态。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而不是先天注定的。

    3.作为人类,他们的存在很重要。有很多人在关注你、关心你、依赖你,愿意随时支持你,所以痛苦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4.他们具有可依赖、可分享的真正优势。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的说: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正如谢丽尔经过近一年的恢复,她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状态都慢慢恢复了正常。接下来就是接纳新的爱情,真正地重新享受人生幸福。

    这是相当重要的,毕竟追逐快乐是人的天性。就算取得再多的成功,不快乐的人生,也不是我们所希冀的。

    但意想不到的是,在谢丽尔想要重新获得爱情的时候,网络却充满了对她的攻击。说她这么快就找到新丈夫,真是寡情薄义。

    这样的声音对刚刚缓过气来的谢丽尔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她爱极了已故的丈夫,听到这些抨击,她心里也充满了委屈和矛盾,甚至愧疚。

    这种心情拉锯多时,谢丽尔想清楚了。重新寻求爱情,不是对过往的背叛。戴夫永远在她的心里占据重要的位置,但这不代表她不能往前追求幸福。

    努力复原,为的就是重新获得人生的美好。过去已过去,悲伤会淡,但回忆不会消失。放开愧疚,带着曾经的一切继续勇敢前行,才是成长的表现。

    每个人都会面临失去:失去事业、爱情或生命。问题不在于悲剧及挫败何时发生,它们总会发生,我们也必须直面应对。复原力源于每个人的内在,也源于他们获得的外部支持;复原力源于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发的感恩,也源于在挫败中学到的经验;它既来自对于悲伤的解析,也来自对悲伤的接纳。

    有时,你的复原力比你想象的弱一些;有时,又会强一些。我想让你明白,当生活给你当头一棒,让你坠入悲伤之海时,你能做的就是奋力游向水面,重新呼吸。

    没有人愿意通过遭遇不幸,去获得向上生长的能力,但当事情发生了,我们无从选择,只能奋力活得更精彩。

    “读书,不光是为了学习知识,也是为了看到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复原能力——《另一种选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bx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