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架构社区SSM社区SSH社区
天天写业务代码的那些年,我们是如何成长过来的

天天写业务代码的那些年,我们是如何成长过来的

作者: phodal | 来源:发表于2017-04-10 18:34 被阅读1726次

天天写业务代码的那些年,我们是如何成长过来的

比起写业务代码更不幸的是,主要工作是修 Bug,bug,buG, bUg。

在一家大的公司里,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运气:

  • 运气好的人遇上一个好的项目,升职加薪,从此就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 运气差的人摊上一个差的项目,升不了职,少加了薪,并且还获得不了技术成长。

我刚毕业那会儿,所在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维护一个『又老又旧』的系统。比起写业务代码更不幸的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是修 Bug,bug,buG, bUg。

那一年多里,尽管都是维护旧系统和少量的新需求,我们还是在飞速的成长~~。而来源主要是:

  • 组内技术活动。
  • 花时间投入练习。
  • 假想项目的重构。

当你在有限的条件下,还能做出一定的成绩,到底还是相当有成就感的。

只修 Bug 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在这样的项目里:

  • 工作一个月时,你打开 Backlog,看看需求卡,发现那张需要三个人天的卡,好像会更有挑战一些。
  • 工作两个月时:你打开 Backlog,看看需求卡,发现完成这卡只是时间问题。
  • 工作三个月时:你打开 Backlog,看看需求卡,发现清清楚楚地知道修改哪一行。

有一天,业务人员来了一个新的需求。虽然只是加上一个新的导航,但是你总会小开心一会儿。

可你来到这样的项目时,你总会想着离开,向自己的 Buddy、PM 、Sponsor 诉说。可惜,你只是一个毕业生,太年轻了。对于你来说有挑战性的项目,不会考虑要你的。在你的感觉里,那种『自己是大公司的轮子』的感觉就特别强烈。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走了也不会影响这个项目,毕竟招一个人来修 bug,还是蛮轻松的。因此,这个项目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好的人,却也来不了一个技术好的人。

时间一久,每个人都充满了危机感。我们总是担心:当你换到另外一个项目的时候,别的项目 PM 会考虑你么——因为你是来自这个没有挑战性的项目。这个时候,你已经无路可走了,你必须去提高你自己

当别人救不了你的时候,你只能自救。当别人救不了你们的时候,你们也只能自救。幸运的是,我们当时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提高项目组的水平。于是,我们对组织了各种的组内技术分享、workshop、培训等等

当你有强烈的改变意识的时候,那么事件就会变得很简单。真正可怕的是温水煮青蛙式的,而当你面对的是温水,你总会不断尝试去离开。

组内技术活动

当你们项目无聊的时候,总会空余一些时间。上进一点,就会创造一些学习的条件。有了条件,那么剩下的就是靠人为了。

于是乎,我们在每周挑取了两个时间,做一些技术的事情。包含了下面的一些内容:

  • 技术分享。
  • workshop。
  • kata。

不同的活动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可以提高演讲者的技术能力,有的则是可以一起提升能力。下面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不同的活动。

技术分享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这个是什么了~~。当时的情况,大概是我们七个人里,每周会有两次技术分享。分享的主题会比较广泛:

你最近在玩的技术栈。当你们所用的项目技术栈,比较老旧的时候,就想不断地去尝试新的技术。在工作之外,便会去玩一些『新鲜』的技术栈(坑)。它就像是一股清流,即使不能帮你清除旧的污水,也能让人们看到一丝希望。而且除了能提升团队的视野,还可以将之视为替换现有架构的探索。

项目相关的技术及业务。在没有结对编程的项目里,共享知识对于团队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而技术分享就是最简单的方式。不过,对于新人来说,让他们做相关的技术分享才是最好的方式。这也视作为我们对新人的考察:

  • 对于项目的了解程度
  • 找到缺少的相关知识
  • 培养新人的表达能力

在项目上,这几乎是每个新人都会经历的一个分享~~。

特定主题的技术分享。即,我们限定好一个大的主题,每个人挑选一个特定的主题来分享,它可以人为地提高整个组在某一领域的水平。当时我们做过 SOLID、设计模式、前端相关等特定主题的分享——每个人挑选设计模式中的一个模式,然后做相关的技术分享。当你做分享的时候,你对这模式就比较了解;而别人做分享的时候,也能引发你的思考。由于这些主题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强,它可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印象。

其他杂七杂八的内容。过多的技术分享,可能会导致大家精疲力尽,因此就会有一些技术之外的分享。比如,你喜欢的各种动漫啊、知乎上流行的程序员女装啊等等。

而就效果来说,技术分享对于分享者的能力提升比较大,听众则是知道有这个东西,启发性一般都会比较少。如果是针对于提升能力来说,应该采用 workshop 等方式。

workshop

当项目上要采用一个新的技术栈时,仅仅中是一个技术分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你还需要有 workshop 这样的东西。比如你们将在新的项目里引入 Next.js,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 Next.js Workshop。由组织者来规划每一步的内容,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等等。参与者则是单独或者结对的形式,按照组织者的步骤一步步往下来做相关的技术练习。比如在 workshop 开始前,先 clone 并搭建好基础代码(hello, world)。开始的时候,便是先实现一个简单的 header,然后是添加样式等等。

也因此在这样的 workshop 里,我们不仅可以听过相关技术栈的知识,也能掌握一些相关技术栈的具体实践。

kata

一种编程练习方式,针对某个题目反复进行操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简单的来说,就是你一直练习某一个特别的东西,直到你习惯了。比如,对于 TDD(测试驱动开发,先写测试,并由测试驱动出功能) 的练习。

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我们不会总是习惯于 TDD 的流程:测试 -> 实现 -> 重构。特别是,当你的卡就要被打包到新的 Release 包时,先实现总是会保证交付的。又或者是,当你对代码库特别熟悉的时候,你可能两三分钟就改完代码,然后去喝咖啡,再回来花个十几分钟写一个测试。而当你不熟悉 TDD 的时候,你更不会采用这种方式,你会的可能就是 Test First。为了将 TDD 的思维融入你的想法里, 你就需要大量的这种练习~~。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步骤,一步步往下执行。以便于在将来,我们可以严格的按照这些步骤来执行。

除此,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做,只是我们没有在这个项目里实施。

dojo

dojo,(日语:道场)。在西方世界,dōjō 一词主要指的是一个专门针对日本武术的训练场所。在敏捷团队里,Dojo 的进行方式比较『诡异』,也比较有意思。

如果你了解过结对编程的话,可能就会对两个人的结对过程比较感兴趣。按我的理解,结对编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阶段:teaching(引入门),driver-navigator(有经验与新手),结对(有经验与有经验)。即在实现功能的时候,两个人会轮流写测试和实现功能——你先写测试,我实现功能,然后换角色。而 Dojo 就是一堆人在轮流写代码:

Paste_Image.png

即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上去实现同一功能的代码。

如,A 实现了测试,B 上去实现业务,C 上来重构。D 上来看了看,你们写的代码都是 xx,于是 Revert 之前写的代码。可惜 D 的时间也只有七分钟,所以 E 上来 Revert Revert。。。

Paste_Image.png

笑~~

花时间投入练习

限于之前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章,介绍练习相关的技巧,如:

这里就先略过去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上面的内容。总之,就是 GitHub 的一张图啦:

Paste_Image.png

假想项目的重构

哈哈,如果你觉得你的项目技术栈老旧,那么你一定在脑子里使用了 N 种技术栈,对他们进行重构了。并且当你有一些时间可以分配到上面,如下班前的一个小时时间,又或者黑客马拉松等等。那么,你一定会开始去做这样的事。

与上面的技术活动相比,这是一个对于业务(我的意思是,对于公司来说)更有价值,并且更容易说服别人的方式。

  1. 学习别的项目的技术栈,然后将之应用到现有的系统上。
  2. 使用一个新的技术栈练习, 以此作为技术支撑,在未来替换现有的系统。

由于我们与其他项目大组的业务是相似的,并且他们的团队规模差不多是我们的 10 倍。当某个新的应用完成后,我们要做的便是:fork from xx,将改吧改吧,应用到我们现有的模式上。这个时候就有问题了,一般这些新的项目都会采用最新的技术栈。在正式引入项目之前,我们都是要学习这些技能,并配合业务做一些修改。也因此,我习惯性的将这种项目视为修改 bug、bUg、Bug。

后来,我们突然有机会弯道超车了,我们可以先重构某一部分系统。『因为已经做好相关的技术积累,并没有遇上一些太大的问题』。只是我们实施一半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些意外。后来的后来,这个项目“到期结束”了

现在是 2017 年,当你的项目还在使用旧的 jQuery + Backbone,又或者是 Angular 1.x。并且你们觉得他们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采用一些新的框架,如 Angular 2,又或者是 React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去学习新的技术栈,并验证它的可行性。当有一天,你们需要去重构现有系统的时候,你拿出的直接是一个可行性的 Demo,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东西。

当时我们的项目想替换掉旧的搜索引擎,我们先是用 Solr 实现了一遍 DEMO,又用 ElasticSearch 做了一遍 DEMO。同时,我们也在计划替换应用部分的功能,我们先用 React 实现了一遍 DEMO,又尝试用生态纯静态的方式玩了一遍。。。生命可贵,可以多玩就多玩一些吧。

小结

所以,你是因为加班呢,还是因为加班,才没有时间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天写业务代码的那些年,我们是如何成长过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zce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