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推荐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与自己情绪对话的一本书,买回来后看了第一遍觉得还挺不错的。
隔了一段时间,再看第二遍时,边仔细看边摘抄做些笔记。细细体味,有些观点并不认同。
“这个世界是由能量组成,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
“外遇其实是双方都想要更进一步亲密联结的手段。”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做。”
“命好不怕运来磨。”
这些观点或多或少讲究的是一个人的心性要保持宽容、感恩的心去对待一切。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离婚的女人感激他的酒鬼前夫来给她做功课,才有她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个受害者凭什么就感激伤害者,如果受害者跨过了这个坎重新蜕变成长,那么她该感激的人是那个坚强的自己可以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对于伤害者,不怨恨已经是最大的仁慈和宽容,即便心怀怨恨那也是人之常情。
书中一些观点有些冥冥之中命运之说以及个人能量的吸引,所举的例子也刚好论述这观点。于我而言,这与《冥想五分钟等于熟睡一个小时》的结论有些相似,然而起因却截然不同,我还是偏好科学的论述。
2.
求同存异,有些想法感慨良多。看清潜意识的行为模式,臣服事实,检视自己的思想,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
我们的思想常处于过去和未来之中,专注于当下是体验生命的美好过程。
看见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我生气对事情有帮助吗?没有。
这是谁的事?他的事。
他的事,我有权干涉吗?没有。
欢迎被忽略的感受吗?不欢迎。
允许它的存在吗?允不允许它都在。
当经常这样反思自己时,便不再因为别人的态度(包括亲近之人)和想法感到愤怒和伤心。还有我们头脑中的想法是会欺骗我们自己,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往往是错的。
当情绪来时,也不必抗拒,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3.
世界上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我自以为是正确的方式介入他人的领域,这实际是一种自私,以自我为出发点思考。
我老公的生活习性,我觉得挺不健康的,早餐不吃,晚餐吃得多同时还吃夜宵,平日里又缺乏运动。
我得理清内心的想法,如果是我自己恐惧失去伴侣,害怕他生病给我带来的麻烦,那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在介入他的领域。
如果是因为爱他、担心他,那么与他分享自己认为合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不要设置一个预期的目标。
有好几次的争论,都是因为老公没有达到我预期的反应而失望、生气。如我腿痛,走路不太正常,我便希望他主动来关心我,因为我觉得这是他表达爱我的一种方式。是我执着了,我们静下心沟通时,他说,我又不是他,又如何能判定他心中想法。
两人相处中最佳的沟通方式,便是平等、坦诚、感同身受的沟通。
还有,把猜测别人的想法中拉回来,用在自己的事情上,会发现这有意义多了。调整自己的心态比调整别人的心态容易多。
与时间一样,思想也是时间和精力,有害的、偏颇的思想反而是一种负担,阻碍你对享受生活的快乐。
有空像清理杂草一样,把那些无用的想法从脑中清掉,放入一些快乐不错的种子,记得给它浇水、给养料,让它们也能茁壮成长,而自己成为受益者也能有棵大树乘凉清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