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而孩子的家就是他们自己的家。
孩子到父母家那叫回家,而父母到子女家那叫做客,做好客人的本分就好。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始终遵循几条原则!
该花钱的地方不吝啬
来这里之前,孩子该给我们准备的生活用品都提前准备好了,还贴心地在卧室里给我准备了一张简易书桌,方便我看书和码字,但是咱也得自觉不是?
既然厨房是我的主战场,每天早晨第一时间冲进厨房,统筹方法最短的时间做出丰盛的早餐。大宗开销孩子们负责,蔬菜之类的每天都购买一点新鲜的。
“想吃什么就给我讲,不合口味的饭菜也说出来。”做饭之前让孩子们说出需求,免得彼此被动,出力不讨好。
周末孩子贴心给我们安排一些外出玩或者吃一些地方特色,他们安排咱们享受,无一例外给孩子们报销费用。
直接转钱给女婿,并且亮明观点:“给你们转红包,就受上过期不候。”
想想看:孩子们能想到给我们安排出行,已经很用心了,怎么能让孩子们破费呢?只要是我们经济能力承受的范围,都不是个事。
这让我想起一个单身李大姐的事情,女儿女婿刚结婚那会,既有房贷又有车贷,每次想出去玩一次,李大姐的口头禅就是:“把我带上!”自己有退休工资,却一毛不拔,后来孩子们和别的亲人结对子,再也没有带过她。
其实孩子给咱付出,咱给孩子补助,孩子要不要是一回事,咱们给不给又是另一回事!
不管闲事
也许孩子们也未必看惯咱们得生活方式,咱们看孩子也一样。
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收养了一只病猫,治愈后一直养着,并且带在身边,担心小猫孤单,又给找个伴,本来就有两只小猫了,前一段时间遇到一只小小的奶猫,本来打算让别人领养的,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自己又留下了。
他们对小猫的精细程度,我和老头真的看不惯,可是那是他们的生活,能说什么呢?
说不定孩子还看不惯我养那么多花花草草呢?大大小小的几十盆,花盆、花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还要花时间打理,劳心费神的,咱乐在其中。
看不惯忍着,不说教,不摆出态度,各自安好!
尊重生活习惯
我和老头的生活极其简单,平时粗茶淡饭,在家喝温开水,出门背着保温杯,饮料几乎绝缘。
可是年轻人喜欢冰镇饮料,从冰箱拿出直接入口,看着就感觉到凉气。
我们平时买生活用品基本到超市,除非本地买不到的东西才网购。
可是孩子们大部分东西都是网购,他们说网购便宜,那就随他们吧,反正花的是他们自己的钱。
网友评论